洛城新語/中餐業不必太在意米其林
中餐是中華文化的「名片」。有人曾統計,凡是有1000位以上華人定居的地方,都至少有一家中餐館,舊金山華埠和矽谷商業區,更是遍地中餐館,天南地北餐食應有盡有。中餐館是美國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最近米其林星級餐廳評比結果,卻讓中餐業者有些失落。今年全美有231家餐廳獲得米其林一星至三星評級,卻只有舊金山華埠一家中餐館獲得米其林一星評級,成為全美中餐業獨苗,更令人沮喪的是,同為亞洲餐飲,今年全美有49家日式餐廳和13家韓式餐廳獲得米其林星級。
中餐館在美國很受歡迎,是不爭事實,但是為什麼中餐館難入米其林的雷達?舊金山一家英文媒體從對此專門做了深度報導分析其中原因。
中餐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從「滿漢全席」到各種地方小菜,琳瑯滿目美不勝收,耳熟能詳的八大菜系只是按地理分類,廣義的中餐還應加上台灣料理,名目更多,別說「老外」,就是普通華人也很難說自己了解中餐。
作為一家給全世界餐廳評級的權威機構,不能說米其林對中餐館有偏見,但文化隔閡難免存在;在美國中餐館方面可能更是這樣。報導指出,因歷史原因,美式中餐常被與廉價食物聯繫在一起,白色塑料盒裝的特價午餐便當盒,幾乎成為美式中餐的代表,而且美式中餐往往都經過在地化改良,像是左宗棠雞、蒙古牛肉這類典型的美式中餐,在中國是見不到的。
正如名廚甄文達在受訪時說的,「如果你不了解(中華)美食,又怎麼能做出評判呢?」
文章也指出另一個重要因素:美國的中餐館大多處於「生存模式」,與多走精品路線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兩者之間可能有一點距離。
對很多美國中餐館來說,首要任務不是獲得米其林星級,而是能生存下去,經營餐館本來就不容易,三年疫情更是令中餐業遭受沉重打擊。另一方面,一些家族經營的老字號中餐館則面臨年輕一代不願接手,難以為繼的窘境。
食客看來,世界上只有兩種食物:好吃的和不好吃的;餐館也只有兩種:吃了還想再來的和不想再來的。中餐館其實真不必太在意米其林星級,只要能把菜做得好吃,讓客人吃了還想再來,就是最大成功。作為顧客,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多上門消費,盡己所能支持一下自己社區裡的中餐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