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種「解凍肉品」錯誤方法 趕時間可以這麼做
烹煮冷凍肉是不可避免的,但無論是牛肉、豬肉還是雞肉,冷藏和解凍的方式除了會影響肉的味道和口感外,解凍方式不對還可能使其食用不安全,Takeout網站訪問了從肉販到疾病專家,列出11項錯誤的解凍肉的方式。
1. 烹煮沒有適當解凍的肉
奧哈馬牛排(Omaha Steaks)行政主廚羅斯(David Rose)說,冷凍肉若未適當解凍,可能會讓肉的外部比內部先熟,以為煮好了結果裡面還是冰的,但若要煮到全熟外部又會過熟。
食譜作者露娜(Courtney Luna)說,只要遵守幾個簡單步驟,有些肉可以不用解凍直接煮,關鍵是不要讓蛋白質在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等有害細菌能繁殖的溫度煮太久,也就是俗稱「危險區域」的華氏40至140度之間,小塊的肉或絞肉只要調整烹煮時間,就可以在冷凍狀態直接煮,若是大塊肉可以用壓力鍋煮,但平底鍋就不行,因為會讓肉在危險區域停留太久。
2. 解凍肉沒有適當存放
從超市買回的肉要先去其包裝,接著用保鮮膜包好再放入可密封的保鮮袋中,放入袋後盡可能地將所有空氣擠出。冷凍肉時避免肉品產生冰晶,這會讓解凍後的肉變得少汁,要避免這情況,要做到肉類在冷凍庫是疊放而非堆放;肉盡量放在冷凍庫後方,那是冰箱最冷的地方,為了避免有害細菌孳生,肉類存放溫度為華氏0度以下。
3. 在室溫解凍肉
讓肉在危險區域的溫度內解凍過久是個大忌,會讓本來就存在於肉裡的細菌繁殖。農業部表示,適當的時間是不超過兩小時,但若肉被放在超過華氏90度的地方,時限就縮短為一小時。
在室溫下解凍也會讓肉的內外解凍程度不均,最好的解凍處是冰箱華氏40度以下的冷藏處。
4. 把肉放在冰箱上層解凍
把肉放在冰箱冷藏室解凍很耗時,肉的體積越大需要的時間越久,例如一隻大火雞可能需要24小時解凍。露娜說,肉類解凍時可能會有肉汁流出,因此記得將肉放在盤子或托盤上,羅斯則建議將肉放在冰箱底層解凍,避免肉汁不慎流出沾染其他食物造成交叉汙染。
5. 解凍後過太久才煮
「阻止食源性疾病」(Stop Foodborne Illness)的執行長鮑姆(Mitzi Baum)說,肉在冰箱解凍後要在一定時間內烹煮才不會有食安問題,絞肉、碎肉、家禽和海鮮可以在兩天內維持安全和良好狀態,紅肉則是三至五天。
處理得當,解凍的肉也可以再冷凍。解凍的肉在冰箱外放不超過2小時,或在華氏90度以上的地方沒放超過1小時,就能再放回冷凍。
6. 用熱水沖或浸泡來解凍
若時間不夠,很多人會用熱水解凍肉,羅斯說這方法很不安全,因為這會讓肉處在危險區域的溫度中,露娜說這也會讓部分的肉被燙熟,之後再經烹煮肉就變硬或口感欠佳。
露娜說,若她趕時間,她會用冷水解凍,先把肉放在密封的塑膠袋中再泡入冷水中,每30分鐘換一次水。網路肉舖Albers Craft Meats創辦人阿爾伯斯(Blake Albers)說他也用冷水解凍,但不要把肉泡在廚房水槽中,若袋子有沒發現的洞,肉就會被汙染。
7. 用慢燉鍋解凍或煮冷凍肉
農業部指慢燉鍋的運作溫度在華氏170至280度之間,因此會讓肉不會太快脫離危險區域的溫度區間,因此用慢燉鍋煮肉前應先解凍;用慢燉鍋煮肉時,農業部建議第一個小時把溫度調至最高,之後再調到食譜要求的溫度。
8. 用微波爐解凍
用微波爐不會讓肉暴露在危險區的溫度中,但羅斯說這會影響肉的品質,會讓肉變乾、蛋白質被破壞導致內部溫度不均。若一定要用微波爐解凍,記得解凍後要馬上烹煮。
9. 解凍時未遵守食安準則
肉品解凍時不要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特別是已經煮好或可即食的食物。此外,處理完解凍肉後一定要洗手,也要徹底清潔解凍過程中使用或碰觸到的任何廚具和餐具。
10. 忽略包裝上的製造和保存時間
在超市買肉時注意包裝上的時間,回家重新包裝後在密封袋上標註冷凍日期和內容物,這樣不但能知道哪包肉應優先使用,也能確保在期限內食用。
11. 不按照肉的大小解凍
不同種類、大小、形狀的肉需要不同方法和時間解凍。露娜說,大塊的肉最好在冰箱解凍,小塊的肉可以用冷水法快速解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