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熱 台本月已累積456人次通報熱傷害 6大族群特別危險

記者賴昀岫/台北即時報導

好熱!台灣衛福部統計,截至11日,本月已有456人次熱傷害通報,衛福部國健署提醒,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容易因高溫而造成熱傷害。

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2日熱傷害就診統計有50人次、3日55人次、4日51人次、5日43人次、6日50人次、7日38人次、8日25人次、9日26人次、10日34人次、11日36人次,總計456人次,去年7月共有887人次。

國健署預防熱傷害衛教專區指出,發現自己或親友身體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疑似熱傷害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也要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泡冷水、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也可以提供加少許含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熱傷害,以下6大族群則為高風險:

●嬰幼童:因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而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

●65歲以上長者:因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

●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

●服用藥物者: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機率,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含有抗膽鹼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

截至11日,台灣本月已累積456人次通報熱傷害。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

心臟病 高血壓 高溫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