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米飯麵包冷吃 延緩血糖飆
不少減重的民眾、糖尿病患者對「澱粉」避之唯恐不及,擔心容易造成肥胖,或導致血糖快速上升,生活中只敢吃蛋白質、蔬菜類。但專家表示,若挑選「抗性澱粉」就不必擔心,它不易吸收、具飽足感,且能延緩血糖上升。此外,把一般澱粉「放涼」,也是增加抗性澱粉的好方法。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劉伯恩表示,抗性澱粉定義是「不會被人體吸收的澱粉」,其優勢為不會被人體消化系統分解為葡萄糖、由小腸吸收,故減肥民眾能放心攝食,建議選擇馬鈴薯、香蕉、糙米等食物。抗性澱粉升糖指數(GI)低,能讓血糖緩慢上升,也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劉伯恩說,抗性澱粉具有「體積大」、「不易吸收」的特質,能夠拉長胃的排空時間,維持長時間的飽足感,同時減少葡萄糖吸收量,達到減重效果。抗性澱粉也能在人體形成一層「物理薄膜」,阻擋油脂、糖分吸收,也能促進體內環保,加速腸道蠕動,故便祕病人也可多吃抗性澱粉。抗性澱粉攝入後,人體吸收的比率約為30%至40%;如為非抗性澱粉,則80%都會被人體吸收。
劉伯恩指出,抗性澱粉可分為四大類型:
第一型:接觸消化酶也無法分解,惟經完整咀嚼或研磨後,仍可被少量分解,如全穀雜糧類。
第二型:完全無法分解的澱粉,如綠色、未成熟的香蕉。
第三型:可還原型的澱粉,食物經冷卻後澱粉結構改變,成為抗性澱粉,如冷卻後的白飯。
第四型:以化學方法製造的修飾澱粉。
「『吃飯趁熱』,實則很不健康、容易肥胖。」劉伯恩表示,他20多年前在美國就看到當地麵包經常以冷凍處理,藉此增加抗性澱粉含量,「所以西方人吃麵包較不會胖」。
至於食物烹調方式,如何保留抗性澱粉?劉伯恩說,民眾烹調時可避免高溫油炸的調理方式,油炸時油溫通常超過攝氏180度以上,容易破壞、改變抗性澱粉化學結構。烹調含有抗性澱粉的蔬果時,也切忌「煮太熟」,以熱水短暫汆燙即可。抗性澱粉建議在白天食用,因會促進腸胃蠕動,若太晚攝入容易影響睡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