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室炎呼吸、打噴嚏都痛 好發高齡、便祕族

記者賴昀岫

台灣本土劇男星馬幼興日前被確診「憩室炎」,甚至「打噴嚏和深呼吸都會痛」,醫師指出,憩室炎好發於長者或長期便祕族群,因為可能是細菌感染所致,容易出現發燒、虛弱、疼痛感強烈等症狀,未妥善治療可能有敗血症風險,雖「憩室」無法消滅,不過輕微患者只要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與作息,多半能和平共處。

媒體報導,馬幼興自述起初是肚子悶痛脹氣,還以為是便祕,後來甚至痛到站不起來,形容疼痛感是「打噴嚏和深呼吸都會痛」,同時出現發高燒的症狀,經檢查發現腸子囊袋發炎,必須緊急住院治療。

員榮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說,憩室炎好發在2大族群,分別是長者以及排便不順的族群,後者如長期便祕,可能在4、50歲就會發生,而「憩室」的形成,就是因為排便有問題,造成糞便累積、腸子壓力過大導致腸壁往外推,形成比較薄的小坑洞,雖然不會消除,但只要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與腸道保養,多半能和平共處。

憩室通常不會只有一個,好發位置多半是右邊的升結腸,以及左下腹的乙狀結腸,吳文傑指出,原因是這2處糞便容易堆積較久,不過8成以上不會有特別症狀,比較明顯的症狀是發炎或流血,不過後者相對少見,可能是有服用含抗凝血劑的心血管疾病,或本身年紀較大,發炎則是常見症狀。

如果糞石積在「小袋子」很久,導致細菌感染,如進一步轉移的話,確實可能造成憩室發炎、引起疼痛,多半是憩室所在的位置的疼痛,例如右邊的升結腸的憩室發炎,甚至會出現噁心、想吐、發燒等症狀。

憩室炎一般不需要開刀,只要吃抗生素即可,吳文傑說,嚴重患者需要入院治療、打抗生素,盡量不要吃東西,讓腸道休息、減少糞便在腸道累積,休息2至3天後較恢復時,就可以正常吃東西;不過,短期內反覆因憩室炎入院,就會建議切除有憩室的那段腸子。

針對憩室炎的預防方式,吳文傑指出,基本上只要保持排便順暢、避免便祕,基本上是不會再加重的,也比較不發炎,飲食方面建議多吃蔬菜、攝取水份加上運動,並攝取適量油脂,不要為了減重就不攝取油脂,排便會比較不順暢,也可以補充益生菌或喝優洛乳,讓腸道菌種好的同時也能促進排便。

憩室炎如發生位置在右邊升結腸附近,有時候也會長在闌尾附近,民眾容易將兩者搞混,而闌尾炎的特色在於,一開始整個肚子痛,之後會慢慢地縮到右下腹痛,憩室炎通常就是在右下腹的位置;憩室炎不需要緊急開刀,但闌尾炎需要;臨床上可以是否有憩室炎病史,或透過電腦斷層方式評估確認。

憩室炎好發在長者以及排便不順的2大族群,可能會有細菌感染問題,所以發燒較嚴重,疼痛感強烈,沒好好治療可能會有敗血症;示意圖。(圖/123RF)

吳文傑指出,民眾耳熟能詳的腸胃炎,通常會有噁心、嘔吐等症狀,不會非常劇烈疼痛,多半2至3天就會緩解;憩室炎可能有細菌感染問題,所以發燒會比較嚴重、人更虛弱、疼痛感強烈,不好好治療可能會有敗血症風險,往往會持續1個星期左右。

便祕 心血管疾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