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零食
早些年,上海有好幾樣產品享譽全國,比如上海牌手錶、鳳凰牌和永久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等。但我以為名氣最大的不是這些工業產品,而是一樣食品「大白兔奶糖」。有人統計過,「大白兔奶糖」曾出現在十幾部中國影視劇中。它在劇情中的角色通常是外地人稀罕的上海特產,是送人拿得出手的禮物,又或者是能讓情人開心的食品等。這反映出它在全國各地人心中有很高的認可度和知名度。依託這樣的知名度,它又出口到海外,不信你去美國和加拿大的華人超市看看,幾乎都能見到這隻「大白兔」。
在老上海食品中,零食也是一大塊,包括各種糖果、餅乾、瓜子,以及三頓飯之外的其他身邊小食。糖果有很多,她們中的「大姐大」毫無疑問就是大白兔奶糖,不光是因為它在國內外名氣最大,還因為這糖確實好吃,而好吃的原因就是它奶味十足。坊間曾有一說法:三顆大白兔奶糖抵一杯牛奶。這說得有些誇張,但這一款糖的主要原料確實是奶粉。上述說法還有一個歷史背景,那就是在以前困難時期,很多居民喝不上牛奶,要訂牛奶得有新生兒出生證。大白兔奶糖濃郁的奶味,在那時自然大受歡迎,而且這糖無論怎麼嚼都不黏牙,是很多同類糖做不到。當年大白兔奶糖在上海本地也是緊俏商品,如今依舊風光無限,還多了幾種口味,但我仍然喜歡原味的。
說到有名的上海奶糖,可不只有「大白兔」。很多年前,我在美國的食品店看到一款糖,小方塊形狀,淡咖啡色,外用透明玻璃紙包裝。吃了一顆,立刻勾起我味蕾的記憶,覺得它很像我小時候吃過的上海「益民乳脂糖」。這糖口感滋潤,是入口就能嚼化的那種軟糖,這是很多人包括我喜歡它的原因。乳脂糖雖然也含奶粉,但配料中奶油的成分多一些,還加了可可粉,所以這糖的奶油味十足。奶油味和牛奶味是有區別的。
不管是牛奶味還是奶油味, 總是能讓糖果產生迷人的效果,這就好比男人或女士往身上灑了香水一般。香水的香味可以千差萬別,奶糖的奶味也會因為用料不同而各具特色。
奶油椰子糖,一個我在上海從小吃到大的糖果,口味很獨特。椰子本身具有特殊的香味,拿它製成的椰漿(亦稱「椰奶」)不僅顏色如牛奶,味道也與牛奶和奶油是絕配,用它做出來的糖自然好吃。它是硬糖,可以含嘴裡吮吸很長時間,而椰奶香也就可以在舌尖上停留更久。這糖有一個老品牌叫「利口福」,糖紙是白色的,上面是用紅色線條勾勒出來的一頭奶牛和椰子樹的圖案,看上去有些「土」,但如今上海市面上的奶油椰子糖大多還是這樣的包裝,這正是老品牌的口碑效應,網上時常還有人問,哪裡能買到「利口福」的椰子糖。
牛奶遇到花生會怎樣?上海花生牛軋糖給出的答案就是:很棒!這個奶糖將濃郁的牛奶味和花生的香脆融為一體,可謂別具風味。倒是「牛軋」這個詞讓人費解,其實它是英文Nugget(硬塊)的音譯。老上海牌子的花生牛軋糖的糖塊並不大,比如今其他牌子的牛軋糖小很多,糖紙上面有鮮明的藍白格子圖案。這讓我想到曾經獲得足球世界盃亞軍的克羅地亞隊,他們穿的紅白格子的比賽服。上海牛軋糖糖紙上的藍白格子也已刻在上海人的心頭。
同樣含有花生的糖果還有豬油花生糖,我對它念念不忘,但它卻是在老上海糖果中如今最「不受待見」的。這個糖的豬油含量大,一些人現在不敢吃了,但它確實好吃,尤其是這糖還融和了蔥的香味,讓糖裡豬油的味道也提升了。
以前生產這種豬油花生糖的好像只有一家名為「元利」的食品廠,是廣東人於清朝道光年間在上海創辦的,主要生產潮州風味的食品。它的門店現在被「排擠」到延安東路一個不起眼的拐角處,我這次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它。店面很小,售貨員也不是我們在商店糖果櫃檯常見的漂亮「小姐姐」,而是兩位中年大叔。這一切都表明這家有一百八十多年歷史老廠的現實處境有些難,但人家還在堅持營業,今天我們能在上海吃到豬油花生糖,真得感謝他們。其實元利食品廠還生產頂尖的潮式老婆餅,老上海人都知道,買老婆餅就得買元利的。我嘗過北美華人超市賣的老婆餅,味道比元利做的差得不是一點點。
正宗傳統的老婆餅餡料也是用了蔥的。如果說這是它好吃的一個原因,那麼一款帶有蔥油香味的餅乾同樣征服了上海人的味蕾,這餅乾的名字就叫「萬年青」。那天,我去南京路上的泰康食品店,想買一些零食帶回美國。這家店平日裡都是顧客盈門的,我到那裡發現竟然還有人在店前排起長隊,原來店裡正在售賣「萬年青」餅乾。這餅乾其實不難買到,但那天正好是店慶日,「萬年青」餅乾打八折。隊伍中多為老人,這些人喜歡什麼?就是糖紙上說的:「老上海風味」。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給我們吃一種小餅乾,圓形的,中間鼓起,有一點像圍棋子。在我記憶裡,它叫「杏仁餅乾」,但這次回上海和家人聊起這個餅乾,才知道其實老上海人都稱它為「杏元餅乾」,因為上海話裡「元」和「仁」發音相近,所以是我搞錯了。這個餅乾裡沒有杏仁,外觀黃澄澄的,應該是用了較多的雞蛋。事實上,這餅乾最早的全稱就叫「雞蛋杏元」,而現在泰康食品廠生產的這款餅乾的名字叫「小蛋元」。
以前家裡常備的還有牛奶餅乾,它也是圓形的,但大很多,跟「小蛋元」比,它就是「大元」。這餅乾奶味十足,不僅好吃,營養價值也高,和「杏元餅乾」一樣,都是對老人和孩子非常有益的食品。跟很多零食只是吃著玩的不同,餅乾通常的作用是補充營養,或在人餓時拿來墊飢。在幼兒園,老師通常會在孩子們午睡後給他們餅乾吃;而在家裡,老人們飯量小,身邊總是要有些餅乾以備不時之需。
「吃著玩」的上海話叫作「吃白相」,這樣的零食可就多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瓜子。現在常聽人說,吃這個或那個瓜子有益健康,甚至還說對一些疾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瓜子真有這麼好嗎?我不清楚。我就知道,以前人們都是在看電視或者聊天時嗑瓜子,再不就是無所事事用嗑瓜子來打發時間,但嗑瓜子是會上癮的,愛它的人嗑起就停不下來。
老上海人最常吃的瓜子就兩種,一是醬油瓜子,二是奶油瓜子。生瓜子加工並不難,用料也簡單。醬油瓜子的製作像是在「滷」菜,要用醬油和茴香類香料調味,先煮後炒乾或烤乾;奶油瓜子加了些許糖調味,「奶油味」據說是用了香精的,沒有奶油什麼事。醬油瓜子和奶油瓜子的原料都是西瓜子,上海本地西瓜通常個小瓜子也小,根本無法滿足上海人消費瓜子的需求。記得曾經有好些年,上海都會在夏天大量進貨「北方瓜」,這北方來的西瓜個頭大,瓜子也大,價錢還便宜,但店家常常是把西瓜切開了,要顧客在店堂裡吃,這樣就可以回收西瓜子了。
我小時候不喜歡嗑瓜子,嫌麻煩。我喜歡吃的是話梅、甘草山楂、奶油桃爿、拷扁橄欖、白糖楊梅、鹽金棗等一眾零食。給這些零食歸類有些難,它們屬於「果脯」還是「蜜餞」?好像都沾一點邊。廣東話裡還有「涼果」一說,但上海話裡沒有這個詞語。有人給話梅劃分了一個類別叫「話化類」,據說這是因為它酸酸的味道可以刺激味蕾,促使唾液大量分泌,適合說話多的人。話梅確實有其獨特的好味道,要不然商家也不會推出話梅味十足的話梅糖了。話梅還能入菜,比較有名的有話梅排骨,話梅醉蝦,而涼拌話梅番茄的味道也會讓你驚豔。
話梅在上面這些零食中的地位有些像大白兔奶糖在糖果中的地位,尤其是奶油話梅味道最好,價錢也最貴,我們小時候將其看作是檔次很高的零食,吃上一顆,高興半天。價錢較貴的還有拷扁橄欖。上海人喜歡吃橄欖。老上海零食橄欖的品種很多,鹹橄欖、檀香橄欖、甘草橄欖等,但拷扁橄欖最為特殊,它顏色最深,為油黑色;味道最厚,很甜的;模樣最怪,真的是被「拷扁」的,果肉裂開,露出橄欖核。
我們小時候手裡那一點零花錢,捨不得買貴的零食,只能求其次。比如吃不起話梅,就改吃話李,後者味道不及話梅,但便宜;橄欖也可以吃不貴的鹹橄欖。那時候有一樣便宜的零食,現在比較難找到,那就是「支蔔」,有「鹹支蔔」和「甜支蔔」兩種,它們的原料應該是胡蘿蔔,而上述大多數零食都是用各種果子做的,正因為如此,「支蔔」才便宜,兩分錢可買一小包。當時花小錢就能買一小包的零食還有鹽金棗。它不是棗,是用陳皮或者柚子皮做的。以前鹽金棗的顆粒僅有綠豆那麼大,深褐色,其貌不揚。這零食入口感覺有些鹹,而後回甘。吃幾粒鹽金棗不僅能開胃生津,還能緩解因暈車暈船造成的胃部不適。我每次回上海,來去在飛機上都要十幾個小時,常常會覺得嘴裡沒味,胃裡難受,此時含鹽金棗在嘴裡,感覺就會好很多。
有人說,喜歡吃零食的人長壽,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長壽者大多是快樂的人,而零食給人的就是快樂。(寄自印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