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胰島素分泌過多致低血糖 食療改善
26歲葉小姐偶爾在下午或夜間會頭暈、心悸、冒冷汗,竟因體內分泌的胰島素濃度高於正常人,患「非胰島素瘤胰原性低血糖症候群」;由於目前並無標準治療方式,她也不願動手術切除部分胰臟,醫師建議採「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來降低胰島素分泌。
頭暈、心悸、冒冷汗
台灣衛福部嘉義醫院指出,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健檢查發現,葉小姐出現頭暈、心悸、冒冷汗症狀時,即時皮下血糖檢測顯示血糖值只有50至60左右,是低血糖,抽血檢測發現,自身的胰島素製造過多。
經進一步電腦斷層掃描,葉小姐的胰臟結構正常,臨床診斷是非胰島素瘤胰原性低血糖症候群;部立嘉義醫院表示,此類症候群的表現是胰島細胞肥大,胰島細胞核大而濃染,並可能合併胰島的增生或增大。
李健向葉小姐解釋,目前並無標準的治療方式,可選擇手術切除部分胰臟,但她目前沒有手術意願,李健便建議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來降低胰島素分泌、減少低血糖發作次數。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李健提醒,低血糖會出現情形,以交感神經症狀為主,包括發抖、緊張、冒汗、煩躁、心跳加快、焦慮、頭痛、飢餓等,長期低血糖恐使腦部受損;建議出現心悸、冒冷汗、顫抖、意識模糊、甚至是快昏迷的感覺,可做三個搶救步驟,第一,盡快補充方糖高含糖物質做即時處置,第二就醫檢查低血糖原因並定期追蹤,第三,依醫師及營養師建議調整飲食。
至於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部立嘉義醫院營養科主任林資淳說,減少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提高蛋白質、油脂、纖維質的比重;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50至150克,約1到2碗飯,大約是正常建議量1至2成,並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例如肉、魚、雞蛋,也適量堅果、搭配低碳蔬菜像竹筍、櫛瓜、甜椒、小黃瓜、白蘿蔔、花椰菜、芹菜、 蘆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