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古今

我的第一張照片
在中國的上世紀六○年代,照相對於普通人而言,無疑是一種難以觸及的奢侈。我時常幻想,若能一年照一次相,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底特律的興衰
去年暑假,我到底特律(Detroit)參觀了福特汽車公司用六年時間、耗資九億五千萬美元完成翻新的密西根中央火車總站。這座...

洋樓春秋
在微信群裡與朋友們談到兒時居住過的房子,其中有幾個不約而同地講到他們小時候,都是一家人住在自己擁有的獨幢樓房裡,但當他們...

帶著菜刀上飛機(下)
九○年代初,紐約治安堪憂,尤其是在四十二街至中央車站附近。記得一天下午四點左右,店內沒有客人,一名高大的黑人男子衝進店裡...

在愚人節被愚弄
每年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間節日愚人節,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捉弄及取笑,就連嚴肅媒體也散布些無傷大雅的假新聞來娛樂大眾。但如果...

上帝來了(下)
「上帝來了」是七○年代末、八○年代初的一個奇蹟。那是剛改革開放不久,說是適應經濟發展,蔬菜生產大隊的蔬菜店突然被「發展」...

帶著菜刀上飛機
時光荏苒,轉眼間,離開上海赴美留學已三十餘載。許多往事已漸模糊,但離開虹橋機場,登上飛往紐約的班機那一幕,仍歷歷在目。

上帝來了(上)
七○年代出身的年輕人,也許還不知道我們當年「上帝」來到人間的趣聞。而在我們養老院裡,老人們在一起笑談「上帝」的歷史,都開...

魂縈夢回淚滿襟
那晚一夜轉側難眠,夢著憶著甫於月前在睡夢中安詳離世的母親,不聽使喚的淚水濕透了衣襟。固然她老人家享壽百歲有一,無疾而終,...

回放耳邊的粵曲
二○一一年首次來到西雅圖旅行,走進唐人街老年公寓拜訪岳父岳母,岳父遞給我一張彩色照片。那是二○○六年秋,時任中國國家主席...

重訪故宅
每次看到電影中,耆老排除萬難,歸回故土尋根,走過鄉間小路,找到廢棄而年久失修的老家,往事彷彿歷歷在目,以致老淚縱橫,感動...

小鎮上的中餐廳(下)
類似的中餐館,我們在很多別的意想不到的地方也見到過,例如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研究基地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

還有人集郵嗎?
出生在上世紀六○年代、甚至更早以前的台灣人,也許有此記憶,那個年代的街坊有「集郵錢幣社」這種專賣店,是專門倒騰各國錢幣和...

臉盆的見證
我家有一個白底藍邊的搪瓷臉盆(見圖),直徑三十六公分,潔白的顏色,盆沿一條藍邊,裡面的紅字格外醒目:徽州師專、畢業紀念、...

小鎮上的中餐廳(上)
十幾年前,我和丈夫去美屬的波多黎各島蜜月旅行。波多黎各位於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域,是大安地列斯群島四個大島中最小的一個島,主...

女兒為我織毛衣
我有一件全羊毛黑色粗絨線編織的套衫(見圖),就這樣一件羊毛衫,說普通也普通,說特別也特別。說普通,就是黑色粗毛線編織的一...

康老師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愈來愈想知道近況的一個故人,既不是我的親朋好友,也不是我的同學同事,卻是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人,他就是康...

拆不掉的武功衛胡同
北京西單北大街曾經有一條「武功衛胡同」,如今文化意義的武功衛胡同已歷萬劫而不復。現在她毫無名分地偏蟄北京西單現代化大商圈...

巴西奇異之行
為了將丁香菸國際化,我們嘗試在香港、台灣、日本、南韓等地方推銷,結果都是碰了壁,只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取得一些成功。就在這...

鱖魚吹起桃花浪
現在正是江南落花流水時節,美景看不盡,美味嘗不盡。不說那田間地頭有滋有味的艾青、蕨菜、馬蘭頭、水芹,一汪春水中的鱖魚也到...

盧溝曉月和劉秉忠墓(下)
在蒙古貴族中,忽必烈是比較開明的,大膽使用漢族官員,籠絡了一批有識之士做他的智囊,為他出謀獻策,劉秉忠就是其中之一,這是...

盧溝曉月和劉秉忠墓(上)
趁探親回北京,去了一趟盧溝橋,目的是拍攝「盧溝曉月」的照片,為我寫的燕京八景中的「盧溝曉月」配圖。拍曉月必須凌晨日出前趕...

父母的兩地書(下)
在那個三年大饑荒時期,什麼都要票證,糧票、布票、豆票、鞋票、糖票、工業券,甚至奶粉也買不到,襪子都要布票,喝一瓶啤酒要用...

長念舊時情
幾乎每次回台北時,都會和許多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同學見面,每次與同學們相聚,都是無比的興奮和開心。然而一名鄰居髪小又是一起...

父母的兩地書(上)
這次回國清理父母的東西,從父親的書櫃裡翻出兩本厚厚的四開裝訂的大冊子,外面是一黑一紅的硬紙殼。我指著它問母親是什麼東西,...

故鄉情故鄉事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詩仙李白在我老家作的詩。「白帝城」隸屬「夔府」,...

昆明大觀樓
春天來臨,小哥回昆明探望親友,送來幾張大觀樓的照片(見圖)。照片中,湖水碧波蕩漾,樓閣巍峨莊重,四周綠樹成蔭,彷彿時光在...

兩次春遊
今年春假,女兒臨近中學畢業,學校特別組織為期一周的紐約、華盛頓東部畢業遊。從年初女兒開始掰著手指頭數日子等待,一個月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