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對中關稅沒降那麼多?瑞士談判結果藏細節

川普要求卡車司機具英語能力 華人炸鍋

緊張對立持續 美中關係仍脆弱 老將王毅續掌外長

中國每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外長記者會都是重頭戲,舉凡記者會時長、答題數、用詞軟硬等,都會被各界檢視對照,也是判斷北京外交走向的重要依循。此外也須關注兩會期間是否新增或修訂涉外法律,強化反外國制裁或反外力干涉等相關法制,以因應北京如今面臨更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

從中國外交人事看,去年中國外長秦剛與防長李尚福雙雙失蹤並被拔官,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回鍋兼任外長、謝鋒接任駐美大使,防長則於今年初由非中央軍委委員的海軍前司令員董軍出任;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逐步承擔更重要的外事活動,涉外團隊陸續補齊,但27日人大常委會未發布新外長,仍由老將王毅擔綱。

北京外交工作最重要的無疑仍是對美關係。去年11月舊金山拜習會後,雙方迄今已啟動國防部工作會晤、金融工作組、禁毒工作組、農業聯委會等機制,以求落實舊金山願景,王毅與美方高層也已在曼谷、慕尼黑完成戰略對話與會談。

不過美中雙方仍有扞格,高度競爭甚至對抗的格局也沒有改變,尤其台灣大選後,諾魯轉投北京,中共當局動員建交國重申一中原則與聯大2758號決議,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則強調,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地位,也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美國國務院更發聲明「鼓勵所有國家擴大與台灣的往來」。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認為,王毅與蘇利文能夠談這麼久,表示很多議題細節都談到了,且美方會後仍呼籲元首通話,表示雙邊關係還算穩定。但他提醒,現在是因為雙方有實務上的需求,但結構性的緊張仍使雙方關係相當脆弱,容易被突發事件破壞;若美國大選前能維持目前的頻繁接觸,避免在南海等地發生意外,就已很不容易。

總體來看,今年中國兩會後的外交動向,美中關係與涉台議題仍是重心;此外北京也將強化對歐盟關係並繼續擴大在第三世界國家影響力,積極推動所謂的多邊主義和世界多極化,對抗貿易保護主義,防止經濟脫鉤或去風險化升級。

王毅 兩會 舊金山

上一則

英媒:秦剛大起大落 凸顯習近平「定於一尊」

下一則

一洲焦點/川普封口費案將裁定、台立法院擴權還是改革?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