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出生公民權限縮令 大法官辯論交鋒3看點

WSJ獨家:航管員現身說法紐瓦克機場空中危機化解經過

住房短缺 左右派罕見結盟推「歡迎新鄰居運動」

抱著女兒的羅森20年前在舊金山矽谷成家立業,高科技帶來就業機會與高收入,但也造成住房困難。羅森參與「歡迎新鄰居運動」希望能對公共政策的土地運用進行改革。(美聯社)
抱著女兒的羅森20年前在舊金山矽谷成家立業,高科技帶來就業機會與高收入,但也造成住房困難。羅森參與「歡迎新鄰居運動」希望能對公共政策的土地運用進行改革。(美聯社)

房屋價格過高、供應緊縮已成為美國最緊要的民生負擔之一,也日益成為政治角力的問題。但兩黨政客很快便發現他們都無法安撫選民,在「歡迎新鄰居運動」(YIMBY,意指(Yes In My Back Yard,歡迎到我家後院)大會上,也漸漸突破往日偏左派人士的主導組成,逐漸見到共和黨人參與,希望能解決結構性住房問題、減少政治分化。

紐約時報報導,「歡迎新鄰居運動」的大會於2016在科羅拉多州圓石市(Boulder)開始,主要由左派、自由派人士及中間派民主黨人互相討論、發聲,希望減少社區的排他性,並提高住房密度。

但在改革方面,民主黨人經常推動精簡措施、補貼住房等;共和黨人則往往不願實施房租上限等限制政策。住房問題的根源為住房短缺,而住房短缺的問題又源於1910年代起的土地分區法規,規定各都會必須按照土地用途規畫,建造工廠、公寓大樓、單家庭住房等建築,以整新市容。

但此法也逐漸帶來排他、種族及階級隔離等問題。因此影響最大的政策都是圍繞著加速建設,兩黨在此仍有合作空間,「歡迎新鄰居運動」的訴求便是希望改良住房法,並提升到州層級立法,這便需要共和黨人合作投票。

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公共政策教授戈巴克(Jake Grumbach)表示,住房的幾個特點使其成為兩黨合作的理想議題:住房法是超本地化(hyperlocal)的,因此不會引起全國性政黨太多關注,而全國性政黨往往會導致兩極化。

雙方人馬也逐漸出現合作曙光。兩個經常對立的智庫-左傾的進步政策研究所(PPI)及右傾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最近在華府舉辦一場增加住房供應的聯合活動;奧斯汀德州大學2月舉辦「歡迎新鄰居運動」,共和黨籍蒙大拿州州長強佛特(Greg Gianforte)和德州議員皆出席發言;贊助商名單也能見到美國企業研究所等保守派組織。

共和黨 德州 民主黨

上一則

英媒:秦剛大起大落 凸顯習近平「定於一尊」

下一則

一洲焦點/川普封口費案將裁定、台立法院擴權還是改革?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