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銷簽證、監控校園…國際生人心惶惶 來美數恐減

川普新政府上任兩個月來的諸多舉措,包括以政治觀點為由將國際學生驅逐出境、對移民採取更強悍立場、消減聯邦研究資金、監控校園活動等,讓不少留學生備感壓力和不安,擔心自己是否還能獲得簽證、自由旅行、進行研究、甚至表達看法;外國學生開始權衡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風險。
美聯社報導,來美的國際學生入學人數在新冠疫情期間暴跌後,曾持續反彈,高度依賴留學生學費的美國院校好不容易鬆了口氣;但川普政府執政下,許多教育工作者擔心,對留學美國感興趣的人數不升反減。
致力招募國際學生的會員組織AIRC執行總監哈蒙(Clay Harmon)表示,「寒蟬效應已現;即使現在沒有直接的後果或限制,也會累積出某種印象:『美國不歡迎你』、『美國並不開放』或『來美可能面臨危險』。」
▼收聽一洲焦點播客版(Podcast):
哈蒙表示,他最近去印度這個全球最大留美學生輸出國訪問,當地招生機構的共識是,和過去幾年相比,對美國大學感興趣的印度人已大大減少。
包括中國、印度、加拿大等國學生都在觀望美國政策會如何變化,有些人決定延後提出2025年秋季入學申請。學生社群網絡有關美國移民動態消息討論熱烈,有關共和黨提案阻止中國學生留美等資訊迅速傳播;一些人開始考慮是否繼續規畫赴美,抑或選擇英、德或其他歐洲大學。
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數據顯示,2023-2024學年110萬名美國高校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438億元,創歷史新高,並支持了逾37萬8000個就業機會;國際研究生在推動研究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NAFSA執行總監芬達‧奧(Fanta Aw)表示,各大學必須努力提醒未來的學生,盡管受到關注,但像哥倫比亞大學親巴勒斯坦活動人士及最近喬治城大學學者被拘留的情況,並非常態。她說:「新聞報導關注少數幾所大學國際學生受影響,但絕大多數學生都好好地留在大學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