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Target停車場射殺華人爺孫 兇嫌:因我是耶穌

他靠ChatGPT找航班 「精準指令」用92元買到千元機票

「洋餐」改變腸菌?亞裔兒童食物過敏高40% 華裔專家想解謎

研究發現,亞裔兒童食物過敏機率比其他族裔高40%。圖為加州的越裔小朋友參加新年活動。(美聯社)
研究發現,亞裔兒童食物過敏機率比其他族裔高40%。圖為加州的越裔小朋友參加新年活動。(美聯社)

亞裔兒童食物過敏機率比其他族裔高40%,為甚麼?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根據加州50萬小兒科看診紀錄,特別針對亞裔人口的食物過敏問題,進行分析。

報告領銜作者查爾斯‧馮(Charles Feng)說,過去的研究常忽視亞裔。他的團隊發現,亞裔當中,以菲律賓、越南、夏威夷本土及太平洋島嶼裔最易食物過敏。

他說,移民常有語言和文化的「代溝」,食物成為連結移民世代的一大「功臣」,而食物過敏屬「健康不平等」問題,解開謎團益形迫切。

加州居民夏蓉‧王(Sharon Wong)的兒子僅四個月大的時候,在泰國餐廳碰到含有花生的湯,肚子奇癢無比,幸虧兒科醫生及時認出是食物過敏,建議她用苯海拉明(Benadryl)、腎上腺素(EpiPen)急救,立刻轉診到過敏專科,19年後,她說,「我兒子一條命,大概就是這樣保住的。」

她和先生都沒敏感症,兩個兒子卻對花生、核果、貝殼類海鮮、芝麻、番茄、某些水果都過敏。這符合美國的一大趨勢:從2007年到2021年,美國兒童食物過敏案例激增50%。

西北大學過敏專家古普塔(Ruchi Gupta)說,亞裔是美國移民當中增加最快速的族裔,遺傳基因無法解釋亞裔兒童食物過敏比率偏高,因為僅數十年不足以大幅改變基因。她自己對印度的研究,無法推論印度裔美國兒童的食物過敏原因。

史丹佛大學鑽研健康差距的帕拉尼亞潘(Latha Palaniappan)醫師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兒童的基因和環境以及飲食變化的互動,例如,吃多了「洋餐」,腸胃裡的菌群產生變化,而菌群是免疫反應的主角。

他的團隊根據移民族裔、文化習慣、烹飪方法等資料,發現不同族裔兒童的過敏比率,差別很大:印度裔只2.9%,菲律賓裔高達8.2%,全美平均為5.8%。

查爾斯‧馮說,「我看到越來越多亞裔的病患,過敏的情況各有差異。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料,要提出有根有據的治療方子,確實很難。」

亞裔 移民 印度

上一則

世界OnAir/同病相憐 她拍下慢性萊姆病患隱形傷痛

下一則

房價低、親近自然…美各地城鄉交界處 竟最靠近野火區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