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生病老伴太辛苦 自己也病了 「先謀殺後自殺」案增

去年一對居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80幾歲夫妻傳出因兩人陸續病痛纏身,發生丈夫殺死妻子後自盡的「先謀殺後自殺」(homicide-suicide)案件後,引發外界對於長者照護的關注。根據統計,近期長者發生「先謀殺後自殺」案件有增加趨勢。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先謀殺後自殺」案件雖不常見,但逐漸在年長族群出現增加趨勢。研究此領域的專家指出,照顧伴侶或家人所承受的壓力通常是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追蹤新聞報導關於「先謀殺後自殺」案件的「暴力政策中心」(Violence Policy Center)資料顯示,2021年近10%的案件是發生在65歲以上民眾,高於2019年的8.9%,80歲以上者更從2019年的1.43%,增加到2021年的4.26%,幾乎成長三倍。
理查·霍伊爾(Richard Hoyle)與妻子艾倫(Ellen Hoyle)都已年逾八旬,一直互相照顧,直到去年4月26日早上。據法庭紀錄顯示,當天上午11點前不久,89歲的理查朝著85歲的妻子艾倫開槍,隨後他打給911,表示發生了「先謀殺後自殺」,之後便開槍自盡。隨後警方在床上發現這對夫妻並肩而臥,他們的遺囑放在廚房桌上,上面還附有一張名單,列著親友姓名和電話號碼。
專家一般將「先謀殺後自殺」定義為某人在殺害他人後,於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結束自己的生命。一項研究指出,在55歲以上的人口中,「先謀殺後自殺」的盛行率為每10萬人0.62人,是55歲以下族群每10萬人0.34人的兩倍。
退休精神病學教授寇漢(Donna Cohen)的研究發現,在55歲以上的配偶「先謀殺後自殺」案件中,大約有一半的情況是丈夫擔任妻子的照顧者。她指出,生病帶來的負擔、照護成本不斷增加、孤立感以及絕望感等,都是造成發生這些事件的重要關鍵。大約20%年長者「先謀殺後自殺」案件中,雙方都曾表達尋死的意願,但尚無明確證據顯示雙方曾有共同協議。
「這些並非是愛人或利他主義的行為,而是抑鬱和絕望的行動。」寇漢表示。她指出,一般醫療人員、親朋好友往往無法察覺到某人已有憂鬱的跡象。
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副教授查特菲爾德(Sheryl Chatfield)長期研究高齡者的「先謀殺後自殺」案件,她表示,許多人雖長壽但有健康問題,而男性伴侶往往認為自己對配偶有照護義務。通常在發生悲劇之前會有導火線,也就是提供照護者本人也受傷或生病,導致無法再繼續照顧另一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