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封口費案 除名2人後 12陪審員終於選出

前總統川普遭控偽造商業紀錄的「封口費」案18日是開審第三天,終於選出12名陪審團成員以及1名候補人選。陪審團遴選19日將持續進行,有5名候補人選尚待敲定。紐約州高等法院法官默欽(Juan Manuel Merchan)說,希望下周一能夠進入開庭陳述(opening statements)程序。
法官盼下周一能夠進入開庭陳述
截至17日為止原已完成7名陪審員遴選與宣誓,但其中2人在18日撤銷資格。其中一名婦人向法官說,媒體報導讓身分曝光,引起困擾,「封口費」案受到各界高度關注,覺得自己已經無法保持超然立場。另一名陪審員則被檢方發現對個人背景描述不實。
媒體對「封口費」案的鋪天蓋地報導,讓民眾有機會進一步了解複雜的美國法院陪審團遴選制度。曾經出書介紹陪審員職責的法律教授佛格森(Andrew Ferguson)分析,陪審員宣誓之後才因個人背景有更多細節被查出而遭撤銷資格,如此狀況相當罕見,但受到高度矚目的案件,陪審團遴選過程通常拉長,檢方與律師得以有更多時間能做更深入的調查。

1退出者稱身分曝光 感覺受恐嚇
相較於刑事案件的一般被告,「封口費」案被告是川普,許多民眾多年來已經存有成見,或者曾在社群網站公開討論過川普,陪審團遴選過程中需要過濾的訊息相對增加。
「封口費」案陪審團受到媒體大幅報導的程度非比尋常,提出撤銷陪審員資格的婦人便是因為個人訊息遭到媒體曝光造成困擾,感覺受到恐嚇( intimidated)。
佛格森分析:「我們不希望陪審員感受到外界壓力,覺得必須往某個方向做出裁決。」
根據法院規定,媒體不得報導陪審員姓名,默欽並未針對陪審團遴選問答過程對採訪媒體祭出限令。不過,18日上午婦人要求撤銷陪審員資格後,默欽宣布媒體不得報導陪審員目前或以往的任職機構,記者也不得在報導中撰寫在法庭上對陪審員的觀察,例如講話口音或身材樣貌。
默欽說,維持陪審團的匿名性(anonymous)有其原因,法院採取諸多保護措施,但媒體報導讓許多訊息曝光,導致陪審員非常容易被人認出,等於違背原本制度設計目的。
川普遭控2016年大選期間付給緋聞對象「封口費」時偽造商業紀錄,被曼哈頓區域檢察官白艾榮(Alvin Bragg)提出34項重罪起訴。罪名是否成立將由12名陪審員定奪。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