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樂高集團投資公司副董事長 瑞士滑雪意外身亡

紐約市94%家暴案被駁回 霍楚籲司法改革 保護受害者權益

民主黨鐵票鬆動 拉丁裔不滿移民政策恐轉投川普

共和黨籍前總統川普。(美聯社資料照)
共和黨籍前總統川普。(美聯社資料照)

出生於尼加拉瓜、已歸化為美國公民的福爾諾斯(Linda Fornos)認為,不受控的移民正在傷害她家人自我謀生的能力,11月美國總統大選她將改投給川普(Donald Trump)。

法新社報導,拉丁裔是美國合格選民中成長最快的族裔,歷來總統大選,這個族群傳統上支持民主黨

但民調顯示,愈來愈多像福爾諾斯這樣的拉丁裔改變投票傾向,這種趨勢對篤定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構成巨大挑戰,她得在剩下的100天裡,力抗川普及其強硬邊境政策對拉丁裔的吸引力。

在美國生活了16年的福爾諾斯7月中在密爾瓦基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致詞指出,「拜登(Joe Biden)經濟」讓她和家人生活困頓。

「我一個兒子做3份工作,另一個做2份工作,3個人要做6份工才能在拜登的經濟中生存,開放邊界讓這個問題變得更糟。」

她還說:「看到數以百萬計美元被用來幫助非法移民,一步一腳印工作的家庭卻陷入困境,真的很讓人難過。」

根據2022年數據,美國有近6400萬西班牙語裔,約占總人口的20%。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其中3600萬人具有資格投票。而2020年約1650萬名投票者中,59%支持民主黨候選人拜登。

但如果有些民主黨人預期,川普大規模驅逐無證移民的競選政見,或是他譴責這些移民是性侵犯和罪犯的言論會冒犯拉丁裔選民,像福爾諾斯這樣的人會支持川普。

福爾諾斯說:「事實是,非法移民對合法移民的傷害最大。」

拉丁裔的轉變

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政治學家馬奎斯(Benjamin Marquez)表示,民主黨在拉丁裔選票這塊的優勢日漸消退,1970年代與共和黨相比約3:1,到今天只剩下約2:1。

他說,共和黨現在的策略不是想著拉丁裔選票全拿,而是要拿到「足夠的拉丁裔選票」來贏過民主黨就好。

保守派「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的馬蒂內茲(Jorge Martinez)預期共和黨可以輕鬆做到這一點,他預測川普和競選搭檔范斯(J.D. Vance)會拿到「絕大多數西班牙語裔選票」,尤其是在搖擺州。

馬蒂內茲告訴法新社,川普第一任政府的政策為拉丁裔帶來了繁榮和安全。

同樣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致詞、來自秘魯現已歸化的福拉(Vanessa Faura)表示,拜登的政策適得其反。她說,在當今的經濟狀況下,拉丁裔只是「活著」,有時並不覺得美國的生活比母國更加富裕。

覺得自己愈來愈窮

對民主黨人而言,經濟問題確實讓人困惑。他們經常指出,從許多指標來看,美國都在蓬勃發展,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位居世界前列,失業率也最低。

但儘管拜登政府幫助減緩了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時期飆升的通貨膨脹,物價並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反而讓人感覺更窮了。

此外,許多拉丁裔美國人也覺得,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和共和黨更加契合。

馬奎斯說,拉丁裔移民的後代往往比父祖輩享有更好的生活,獲得更好的教育和工作;因此,「隨著一代一代成長,你會看到對共和黨人有更多的支持」,也會有愈來愈多人忘記「父祖輩是怎麼來到這裡的」。

賀錦麗呢?

共和黨人認為,現在篤定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賀錦麗要為移民危機負上很大責任,因為拜登讓她在處理移民危機方面扮演主導角色。

但賀錦麗仍然深受拉丁裔喜愛,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近調查發現,賀錦麗在拉丁裔族群中的受歡迎程度比拜登多出6個百分點。

賀錦麗也贏得了「聯合農場工人」(United Farm Workers)工會深具影響力的共同創辦人伍爾達(Dolores Huerta)的支持。

馬奎斯認為,「現在既然是賀錦麗在選」,拉丁裔選情就有可能改變。

他說,許多低收入拉丁裔11月5日原本或許想待在家,「但現在是賀錦麗在選,他們可能就會想出門投票」。

▼收聽一洲焦點播客版(Podcast):

非法移民 民主黨 共和黨

上一則

英媒:「辛普森」特定劇情雷同川普遇刺 英電視台疑刻意停播

下一則

CBS:4決戰州最低工資仍是7.25元 遠遠趕不上通膨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