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沒人敢買新車 北美汽車勢必減產 接著就是裁員

川普政府4日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關稅,隨著汽車製造商試圖減輕成本上升的影響,而且消費者恐因價格上漲而推遲買新車的計畫,到下周北美的汽車產量可能減少約三分之一。
CNBC 頻道報導,S&P Global Mobility的新分析報告顯示,損失的汽車產量約等同於每日2萬輛車。
若關稅政策沒有改變或取消,汽車產量的影響及裁員的可能性將持續增加。
S&P Global Mobility報告指出,25家汽車製造商每日平均在北美生產6萬3900輛輕型客車,其中約65%在美國組裝,27%在墨西哥組裝,8%在加拿大。
受影響的生產因汽車製造商、車型和工廠不同而有差異,某些工廠可能完全停工或生產更少的汽車,因為部分組合需要以不同形式多次跨越邊境加工,之後才安裝到汽車上。
一些專家擔心進口商可能將關稅產生的額外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促使汽車價格上升並可能使需求降低。
代表福特汽車(Ford Moto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的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American 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主張,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國內和區域成分要求的汽車和零件,應該豁免於關稅調漲。
汽車創新聯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警告,沒有汽車製造商能躲過關稅升高的影響,導致顧客成本增加。
汽車創新聯盟執行長波澤拉(John Bozzella)的聲明指出:「這不是假設情況,所有汽車製造商都會受加墨關稅影響,大部分人預期一些車款的價格將上漲,最多漲25%,汽車價格和可得性的負面影響將立即顯現。」
幾名汽車業高層和華爾街分析師形容這些關稅政策是為汽車產業帶來不必要的混亂。
福特汽車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2月在Wolfe Research投資人大會上表示:「川普多次談到要讓美國的汽車產業更強大,帶來更高的生產量、讓美國有更多的創新,如果他的政府能達到這一目標,那將是最具標誌性的成就之一。然而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是大量的成本和許多混亂。」
關稅的支持者則主張,這是一種幫助平衡貿易逆差的方法,可能也能作為重新協商USMCA的手段。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