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引爆多邊貿易戰? 學者:各國恐脫鉤美國市場

川普總統日前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引發中國開徵報復性關稅反擊,有學者認為,美國可能正進入多邊貿易戰的初步階段,並認為美國正因關稅而疏遠(alienate)盟友,盟友未來可能不再依賴美國市場。
川普7日受訪時則表示,他不擔心對等關稅政策會將美國的貿易夥伴推向中國。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7日舉行「評估『解放日』關稅的影響」(Assessing the Impact of “Liberation Day” Tariff)線上記者會。
CSIS經濟安全與科技部主任吉里尚卡(Navin Girishankar)認為,川普關稅政策的目的不明,一方面要增加製造業的工作機會,另一方面又想增加收入,以面對未來的減稅,並清償國債,同時又想達成貿易平衡。
吉里尚卡表示,川普政府宣稱關稅政策短期的陣痛將迎來長期的利益,但政策目標卻不夠清楚,讓愈來愈多美國人開始疑問,會不會短期陣痛最後迎來的卻是長期的痛苦?
吉里尚卡也認為,關稅政策的執行非常混亂,其計算公式讓很多人都抱持疑論,衝擊到川普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對民眾、企業和投資圈,乃至於對盟友和競爭者的公信力。
吉里尚卡表示,川普政府之所以認為關稅政策能夠達成這麼多目標,在於他們假定美國的籌碼大於真正的籌碼;雖然有小國如越南,會因為美國的關稅政策而承諾零關稅,但真正的問題是:大國會怎麼反應?
吉里尚卡說,川普政府也假定不會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報復,但現在已經看到中國和加拿大都宣布報復行動,而歐盟也表態可能做出反制;吉里尚卡認為,美國正處於多邊貿易戰的初步階段。
CSIS資深顧問賴因施(William A. Reinsch)則相對樂觀,認為美中貿易戰就像相撲,想把彼此推出擂台;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實在預料之中,川普政府不該感到意外。
賴因施認為,美中貿易戰會與川普第一任期差不多,美中到最後還是坐上談判桌,雖然無法在大議題上取得共識,但會在小議題上達成協議。
至於對等關稅政策有沒有可能把美國的盟友推向中國的懷抱?川普7日說,他並不擔心,認為盟友想要與美國在一起,也認為中國不善於挖角美國的盟友,但川普也說,美國不能再被剝削。
賴因施說,他認為川普的政策確實疏遠美國的盟友,也表現出美國不是可靠的貿易夥伴;不過,賴因施並不認為,這會導向這些盟友與中國建立更近的關係,尤其他們深知與中國建立緊密關係的不良後果。
賴因施說,他預見各國不再依賴美國市場,並開始尋找其他市場和不一樣的貿易系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