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分析:中國選擇有限 被迫與美打「經濟消耗戰」

川普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以及任何購買或組裝中國商品的國家增加關稅,北京政府被逼得進退兩難,只能準備打一場經濟消耗戰。
路透報導,華府上周對幾乎全球國家徵收至少10%的進口關稅,並對越南等中國工廠持續移轉產線的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
中國宣布也以34%關稅報復美國徵稅後,川普總統再提高對中關稅50%,稅率達到104%。
因應話題敏感而要求匿名的中國政策顧問表示,「誰先投降,誰就會成為被害人,這攸關誰堅持得更久」。
然而,中國的選擇有限,它可能吸引亞洲、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投資人,但這艘逃生艇並不夠大。
其他國家的股市比美股規模要小,當地經濟也受到關稅打擊,也有許多國家對於進口更多廉價中國產品持謹慎態度。
在國內,貨幣貶值將是緩和關稅影響的最簡單辦法,但這可能觸發資本外流,同時也會疏遠中國可能試圖討好的貿易夥伴。
截至目前為止,北京政府允許人民幣非常有限的貶值。
分析師表示,多年來北京政府提倡振興國內需求的政策,或許即將迎來更多的補貼、出口退稅等刺激措施,但這也可能導致工業產能過剩,加劇通縮壓力。
北京發布強硬聲明,但政策大轉彎可能在短期內衝擊製造業,因此當局幾乎無法採取有意義的措施來提振家庭消費。
此外,利用關稅和出口管制反擊的效果有限,畢竟中國輸出美國的貨物,約是其進口額(約1600億元)的三倍。
若北京政府自視其耐受度高於華府,這可能成為唯一的選擇。
中國目前已對美國上周額外徵收的34%關稅採取類似的全面反制稅率,而當川普威脅要再加徵50%關稅時,北京放話「奉陪到底」。
研究中國經濟的「龍洲經訊」諮詢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共同創辦人與研究主管葛藝豪(Arthur Kroeber)表示,「中國對美國造成的痛苦不會像中國所感受的痛楚一樣多,因為中國具備龐大的貿易順差,且除了稀土外,出口管制會造成更多損失。」
葛藝豪說:「然而,現在這已經不是重點。北京此舉透露的訊息是,它將抵抗美國企圖支配,且非常樂意打一場經濟消耗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