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中國2原因不太可能先退讓 川普貿易戰進入新未知領域

川普總統9日暫緩對貿易夥伴對等關稅90天,唯獨對中國關稅加碼至125%。對此衛報分析指出,川普貿易戰進入全新未知領域,不過,中國已經從2018年貿易戰汲取經驗,幾年來減少對美國依賴並加強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進而發展出戰略優勢,加上北京至今對內表現強硬立場,若現在知難而退的政治代價太高,因此這次中國不太可能會先退讓。
儘管中國經濟近年面臨諸多挑戰,但若聚焦「關稅戰」本身,北京短期內不太可能先對美國讓步。
倫敦伊諾多經濟公司(Enodo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楚列瓦(Diana Choyleva)指出,「對習近平而言,面對川普最新威脅,唯一在政治上可行的回應就是:放馬過來!習近平已經宣布對美國34%關稅報復,向國內展現強硬態度,若此時退縮,政治代價極高。」
除此之外,目前中國的一大優勢在於:美國對中國進口的依賴程度,遠高於中國對美國的依賴。
美國從中國進口多為消費性產品,如智慧型手機、電腦與玩具。證券公司Rosenblatt上周分析,在美國對中課54%關稅情況下,美國最便宜的iPhone型號,價格也可能從799美元飆升至1142美元。楚列瓦說:「川普無法合理將這類經濟困境怪罪給中國。」
相比之下,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多為工業與製造用物料,例如大豆、化石燃料與噴射引擎,這類商品的價格漲幅在最終轉嫁到消費者前,較容易被產業吸收。
此外,這並非中國首次經歷美方發動的貿易戰。自2018年川普第一任期對中開打關稅戰後,中國便積極拓展其他貿易夥伴,降低對美依賴。
再者,中國手中還握有其他反制選項。8日,中國官方背景的微信公眾號引述消息人士發表一份中國對美報復清單。內容包括:暫停與美國在芬太尼控管方面的合作、調查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獲益,以及禁止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上映。對此中國外交部拒絕評論,但並未予以否認。
但是衛報分析也提到,儘管中國具備戰略優勢,但並非全然無懈可擊。在這一連串關稅衝擊後,中國與香港股市雙雙下挫,北京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提振內需的辦法,而這正是經濟「抗關稅化」的關鍵。
川普新一輪關稅的政治衝擊,加上中國擔憂美國正試圖拉攏其他國家聯手孤立北京,使得美中關係跌至歷史低點。
美國中國事務專家利明璋(Bill Bishop)表示:「我不記得自己對美中關係的走向有過如此悲觀的時候。雙方的貿易關係原是唯一的連結,當這條線也斷了,其他領域恐將承受更大壓力。」但即便川普政府嗆聲中國「底牌薄弱」並使用「中國農民」等貶低言辭,北京短期內顯然沒有讓步的打算。
▼收聽一洲焦點播客版(Podcast):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