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槓上 各國降息、產業援助、促買國貨應對經濟衰退

應對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升級,各國採取降息、產業援助、多買國貨等措施,支撐本國經濟且準備應對可能的經濟衰退。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印度、紐西蘭和菲律賓央行本周率先降息,未來幾天預計還會有更多央行跟進。
南韓政府宣布一項3兆韓元(約20億美元)的緊急支援措施,旨在補貼南韓汽車製造業;澳洲、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國政府呼籲消費者購買國貨,以取代進口食品與居家用品,支持面臨困難的本土企業。
加拿大甚至計畫利用對美徵收新關稅的資金,補貼受美國關稅影響的汽車勞工薪資。
美中關稅龍爭虎鬥,互不相讓;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中國也不甘示弱對美國商品調高125%關稅,並指美國若再進一步提高關稅稅率,會被全世界當作「笑話」。
美國關稅可能壓縮經濟成長並打擊中國的出口銷量,中國擴大支援境內工廠。
電子商務公司「京東集團」(JD.com)表示,未來一年將從中國公司購買約270億元的商品。
中國人民銀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央行)讓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藉此刺激出口,而外界普遍預期北京政府將加大借款與支出力道,以抵消貿易走緩的影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表示,打關稅戰沒有贏家,「中國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
種種措施表明,各國逐漸憂慮全球經濟嚴重衰退,而金融股市動蕩讓壓力更大,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央行)10日延後從其資產購買組合中出售英國政府債券的計畫,並將其歸咎於美債拋售引發債市波動。
人們認為關稅生效拖累全球經濟,而若美中關稅戰日益升溫,或川普再次檢查他對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的計畫,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者11日發布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成長率可能降至2.2%,遠低於通常代表全球經濟衰退的2.5%門檻。
凱投宏觀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以降低關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