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不挑釁時代已過去 賴清德直球對決兩岸關係

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原本大家都覺得應該調子會放軟,一是因為有美國把關,不可能硬到哪裡去,二是賴言必稱蔡英文路線,在主觀上應該不會背離太遠,三則是五二○前國安相關人士透露給媒體的,都是「兩岸和平共榮」或是「不卑不亢維持現狀」。
但演講結束後,大家恍然大悟,過去謹慎不挑釁的蔡英文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賴清德時代,似將把台灣這艘船駛入驚濤駭浪之中。
對於北京以及關心兩岸關係的人,最注意的就是,賴的演說中如何描述大陸與台灣的關係:究竟是如北京所期待的兩岸同屬一中,甚至他能用某一模糊的字眼,扮演「台灣尼克森」的角色,開創兩岸的新局。
但是賴清德快人快語,直球對決,在演講的最後,宣示:「有主權才有國家!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個新的提法,是承接演講一開頭「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在民」而來,台灣既然已經民主國家,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個陳述讓北京跳腳,不僅沒有重複習近平最近曾經講過「通關密語」,沒有蔡英文八年前的「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讓北京也找不到台階下;國台辦發言人表示,這「充分暴露了其台獨工作者的本性」,前亞太助卿、亞洲學會的羅素預測,北京將「負面回應」,廈門大學的張文生也表示,政治對抗將是未來四年的主調。
賴清德如此高調強硬,當然與他本人信念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政治權力考量。賴清德的任期有四年保障,但考驗其實馬上就到,2026年地方縣市長選舉,將是檢驗賴執政的首道關卡,如果選輸,會被迫辭去黨主席,權力將被削減,如此一來,將重蹈2018年蔡英文的覆轍,雖然目前他把可能的威脅者,都已放在就近看管的位子上:林佳龍外交部長、鄭文燦海基會董事長,但是不能排除有政治野心的人,毅然決然出來挑戰。
黨內提名若不順利,將對他2028年的總統連任構成障礙,他在2028年不僅要贏,而且要贏的多,不只超過四成選票,國會席次目標單獨過半,或至少要成為最大黨。
政治日程既已排定,現在賴清德只有一年多的機會之窗可以讓法案通過,讓人民有感,偏偏現在立法院民進黨又是少數,他的心情可說如熱鍋上的螞蟻。
賴清德此刻的政治考慮就是鋌而走險、政治豪賭,就像陳水扁2002年「一邊一國」的陳述一樣,認為拉高兩岸張力,可以吸引到獨派選民,他的大陸政策甚至沒有陳水扁「四不一沒有」陳述的緩衝空間,直接走上對決的路。
無論是蔡英文覆轍,或是陳水扁先例,對賴清德的教訓是,權力的取得與鞏固才是最優先的,這是他就職演說如此強硬的背後原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