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是「脫中」、「去美」的大博弈
川普在「解放日」向全球祭出關稅戰,北京率先宣布反制報復,全然無視川普說報復必加碼的警告。中國帶頭造反,川普氣得關稅再升級,從54%提高到104%,北京也硬氣地反制,對美國所有商品課84%關稅。全球兩大經濟體的迎頭對撞,已點起了新一波關稅、貿易熱戰的戰火,川普9日決定對其他國家暫緩實施對等關稅,唯獨對中國提升總關稅至145%,傾全力迫使中國就範,中國則一再表示,施壓或威脅不是與中國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美國選擇對全球的貿易霸凌,表面上的理由是要降低美國貿易赤字,降低美國國債壓力,最根本的用意,還是要翻轉當前全球化的經貿結構,要把「中國製造」的世界,變成「美國製造」的世界,才符合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期待。要達成這個目的,戰略方向就是要甩開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也包括對中國可能「洗產地」國家的封鎖,以至於東南亞國家都成了美國重要打擊對象。
而為了保護美國汽車等產業,川普對歐洲也不手軟,他不但要歐洲在軍備上「自負其責」,也不容歐洲「占美國便宜」,而川普政經戰略的大顛覆,造成歐洲國家對美國信任大損,也讓歐盟加入反擊川普關稅戰的報復行列。
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歐盟主席范德賴恩;過去她一向追隨美國,在歐洲強調「去中國風險」,要歐洲國家小心提防對中國的依賴。如今川普一再對歐洲展示高姿態,范德賴恩致電中國總理李強,提到美國加徵關稅嚴重衝擊國際貿易,而歐中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符合雙方和世界的共同利益,川普關稅戰讓原本低迷的歐中關係開始改變,最近歐中已對電動汽車關稅重啟談判。
相較於川普的反覆與不可預測,成為國際頭痛的變數,中國一直強調反對保護主義,反對單邊主義,更主張全球化經濟共榮共惠的特性,中國始終要扮演國際經貿的「穩定力量」,要維護現有的國際經貿秩序。而在川普關稅威脅下,各國都開始重新考量「去美風險化」,為了減輕美國的打擊,需要開啟另一市場,中國必然是商業利益考量下合理的考慮,但美國不僅要圍堵中國與其轉進的市場,也要防止晶片等高科技洩漏給中國,甚至在關稅戰逼迫諸國談判之餘,還要丟出各項附加條件,逼各國「表忠」,以符合封殺中國的戰略目標。
「表忠」最快的是越南,率先向美國提出零關稅主張,希望美國能推遲實施高關稅,川普貿易顧問納瓦羅說這還不夠,還得「停止非關稅欺騙,停止操縱你的貨幣,停止傾銷產品進入美國」。納瓦羅意思很清楚,就是越南「反中」不夠徹底,越南立馬宣布將對中國出口的普通碳素鋼以及合金鋼鍍層板等商品徵收反傾銷稅,韓國也立馬跟進,專家分析,這是韓越等國向美國交出的「投名狀」,要跟進美國「去中國製造中心化」的「新全球化」的隊伍,也是川普所期待的關稅戰政治效應。
當美國副總統范斯冒出「美國向中國鄉巴佬借錢,再買中國鄉巴佬東西」的荒唐發言時,看得出這就是川普官員「反全球化」邏輯,中國當然心知肚明。在這種情勢下,習近平不能也無法有任何服軟的表示,不論是對可能的國際盟友,或是對國內民族主義的鞏固,習近平都必須維持剛硬可依靠的角色,不能讓美國獨霸欺凌,儘管當前中國的經濟狀況不好,但中國對川普上台可能的風暴來襲早有準備,拿出一套套反制劇本,「奉陪到底」不是說說而已,中國可能會進一步禁止美禽肉輸中國,停止芬太尼合作,甚至要對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算帳,中國人忍受痛苦的能力,應該會比美國人強得多,光這一點,習近平就會比川普有底氣得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