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友難分 正確解讀川普2.0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在美國白宮與川普共同宣布,台積電未來四年將在美國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興建3座晶圓廠、2座封測廠及1處研發中心。由於台積電向來被視為可以提供台灣安全保障的「護國神山」,擴大在美投資勢必會排擠在台投資的規模,自然就被認為有降低台灣戰略安全之嫌。台積電增加對美投資,當然與川普上台後祭出的關稅戰有關,也引發美國是否仍為台灣盟友的疑慮。
烏克蘭應最能夠體會美國是敵是友分不清的箇中滋味;原本堅定支持並承諾會持續軍援的盟邦,換了領導人後突然改變立場,不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被指為獨裁者,還被迫簽下不具安全保障的礦產協議,真是應了季辛吉所說:「成為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成為美國的朋友更致命。」
台積電增加對美投資固然可能有損台灣的戰略安全地位,但也可解讀為國力的延伸;跟2成國土被俄羅斯占領、稀土被美國抵債、農地被戰爭摧殘的烏克蘭相比,台灣的處境應還不算太差。誠如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所言:「完全靠美國是危險的,放棄美國是不行的,對美國的關係應作如是觀。」台灣要正確解讀川普2.0對世界政經局勢的影響,以免陷入烏克蘭般的進退失據。
其實川普不願意再繼續讓美國擔任世界警察,完全是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想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勢必要在國內裁減聯邦機關與人員以降低赤字;在國際上減少援助,並以關稅來降低貿易逆差。邱吉爾曾言:「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川普選擇與俄羅斯合作而非烏克蘭來結束戰爭,即為此種思維下的產物,實際上也不難理解。
川普2.0給台灣最大的啟示,就是敵友界限不再像過去那般明確,區分敵友不再是以價值,而是以利益為標準。這讓向來受儒家傳統「只曰義不曰利」影響且強調民主價值的台灣,有點不太適應;但愈早適應,愈能在國際變局中找到定位。套句「教父」中的台詞「親近你的朋友,但要更親近你的敵人」,不論是敵是友,台灣都要設法親近,以免屆時對對手反應措手不及。
準此,不論台灣視中國大陸為敵為友,都應維持親近的關係,為可能的變局預擬因應作為,以免美中越過台灣,針對台灣議題達成協議時,台灣只能被迫接受。一如美俄越過烏克蘭欲達成停火協議,要迫使烏克蘭接受一般。有道是「以小事大以智」,台灣處在新的大國博弈且敵友難分的時代,需發揮智慧因應國際變局,確保利益不受損。
(本文取自3月10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