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漲電價對台灣民生衝擊
近期能源議題成為台、美共同關注的社會焦點。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喊話賴政府重思能源政策;台電則出面回應,因俄烏戰爭影響,全球多數國家皆多次大幅調漲電價,與政府能源政策無關;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則呼籲在野黨,若立院刪除撥補台電的1000億元(台幣,下同,約30億美元),台電最後可能被迫調整電價,恐將造成民生物價上漲。
經濟部電價審議會3月底將召開,攸關電價調漲案。於民眾而言,只知電價可能上漲、生活支出恐將再次增加,但具體原因為何,仍一頭霧水。
由於能源政策錯誤,雖年年調漲電價仍無法解決台電財務黑洞,預計調漲電價是無可避免的,且調漲幅度應不小,將會衝擊物價、民生及經濟。筆者呼籲政府應正視電價年年調漲原因,而不是如卓揆所言,將其歸咎於「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及總預算經濟部擬撥補台電1000億、遭立院刪除使然。」應探究「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供電系統調整,造成供電成本大幅提升,才是電價上漲主因。
台電為配合「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以高汙染、高碳排、靠進口、供給欠穩定、高燃料價格之天然氣及煤,取代零碳排、供電穩定、低燃料成本之核電,加上發展再生能源太陽能及風能,初期購電價格高及興建進度落後,向民營電廠高價購電,供電成本大幅提升,才是年年調漲電價主因。非核家園政策,電價低於供電成本,去年台電兩次調漲電價,結果全年仍虧損411億元,累積虧損高達4229億元(約128.6億美元)。2025年總預算,經濟部編列1000億擬補貼台電財務黑洞,在野黨表示「拒為錯誤能源政策背書,絕不容許以納稅義務人的錢為台電埋單。」
3月份「電價費率審議會」即將開議,4月份討論並做決議;是否調漲電價?漲幅如何?是否會引起物價上漲?工商業界及人民頗為關心。通膨發生原因有:需求拉引通膨,成本推動通膨、心理預期通膨、薪資推動通膨,前幾次調漲電價,均造成物價上漲。若會議決議調漲電價,勢必引發成本推動、心理預期、薪資推動的通膨。尤其電價影響各業經營成本,處置不當,會如脫韁野馬,將衝擊物價、民生及經濟,更衝擊經濟弱勢者的生活。
在此,筆者提出3點建議:首先,核電已被世界公認是綠電,各國紛紛建新核電廠,盼政府不要再死守非核家園政策,正視環境保護及安全確保能盡速修正能源政策,考慮調整供電系統,減少燃氣、燃煤配比,積極開發綠能,遵循「以核養綠」全民公投民意,讓核二、核三延役或重啟核四。
其次,解決台電財務黑洞,應責成台電透過效率經營,努力降低供電成本、回歸專業領導、專業經營,讓電價反映電成本,有合理報酬,才能永續經營,積極開發電源,提供充足、穩定、價廉、潔淨電能,才能效支援滿足經濟發展核心產業半導體AI用電需求。
最後,預計電價調漲是無可避免的,勢必衝擊物價、民生及經濟,政府應成立專責單位,管控、穩定物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本文取自3月12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逢甲大學教授、核四廠興建監督專案小組委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