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淪陪襯 潮汕人難釋懷
2024年11月18至20日,第22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暨第10屆世界潮商大會在汕頭市隆重召開,筆者屬於南加州潮州會館代表團六個出席盛會成員之一,也是筆者第三次參加這樣國際性潮州(潮汕)人盛會。筆者生長於越南西貢(胡志明市)堤岸華人區,在戰亂及排華環境下,像很多不願意忘本華人一樣,對中國歷史文化及民族演化皆有基本認識,也能說流利潮州話、廣府話及普通話。所以,筆者這次參加汕頭盛會,就是想看看世界各地潮州(潮汕)人表現情況,管窺一下其演化。
據說參與這次盛會人數有2800人,263個團體,按每個潮團只限六人參加來估計,來自生長在世界各國潮州(潮汕)人潮團估計不會超過100個,海外潮州(潮汕)人參與約600人,兩千多參與者都是中國國內潮團及出口轉內銷潮團,可見其國際性意義只是盛會點綴,與本質意義有點出入。此外,根據筆者旁觀,運作整個大會似乎沒有海外潮州(潮汕)人置喙空間,海外潮州(潮汕)人精神發揮不出來,形勢確實比人強所使然。
參與這次國際潮團盛會,與筆者前兩次在廣州及武漢參加大會一樣,出席者95%都會說會聽潮語的潮州(潮汕)人,但大會發言卻以普通話為主,彼此交流亦多用普通話,潮汕地區母語變成陪襯語,頗有狸貓換太子味道,這是否是強推普通話政策出現矯枉過正現象?還是在表現不忘本時必須先忘本呢?或者是其古漢族意識已渙散嗎?面對這些問題,乃生長於海外排華環境的筆者所無法理解。在潮汕地區不尊重母語潮語,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尊重潮語呢?如果世界上沒有地方以潮語為母語,為什麼會有歷史悠久漢語系的潮語呢?
總結筆者參加三次國際潮團大會的觀察,從開幕、參觀、看潮劇、聽報告到閉幕,人多熱鬧,互相交流取暖,認識新朋友,確實有其表面上積極意義。但這次汕頭盛會和筆者參加前兩次大會一樣,在尊重官方統一語言說普通話原則下,似乎蓄意忽略潮州(潮汕)人母語(潮語),卻是美中憾事,難以釋懷。
其實,組織有地方族群性大會,要面對中國歷史文化背景,尊重其歷史演變,不能矯枉過正,也不能狸貓換太子,其組辦宗旨始能明朗,更能名正言順,亦能發揮團結合作精神,是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