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無證客使用假名假證件 卻因社群網站照片露餡被捕

美財長:川普政府願意全額補償遷廠到美國的企業

化關稅挑戰為台農業轉機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這幾天川普總統掀起關稅風暴,引發各國議論紛紛及抗議不斷。川普的作為其實有跡可循,從上一任就開始運用關稅政策,來解決美中雙邊貿易逆差問題。只是這一次變本加厲,無差別式的對所有國家都一律加徵10%至49%關稅,而且揚言若增加對美投資可避免關稅懲罰,藉此想要逼使所有國家就範。

然而,川普總統所稱的「對等關稅」並不對等又不公平,例如美國對台灣的農產品享有貿易順差,但仍對台灣農產品施加關稅,也沒有考量個別品項的不同關稅基礎,或是包裝成「碳稅」名義來加徵關稅,而且宣布後一周就要開徵,沒有任何緩衝餘地,所以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簡單又粗暴的對待。

但是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可能不只如此,有可能再進一步用自願出口限制、進口商資格認證、檢疫與生物安全標準、維護國民健康等「非關稅貿易障礙」,來達成實質減少進口的目的。

川普總統想要的可能更多,不只想要解決貿易逆差、增加關稅收入,也想要擴大出口、提高國民所得,所以對台灣的進口限制做法,也再三表達關切,例如3月底美國貿易代表署提交的「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即再次點名台灣對於美豬、美牛、馬鈴薯、稻米、基改食品等限制為不合理的貿易障礙。即使台灣向來秉持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原則公平對待美國,以及講究科學證據的進口管理制度,在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與貿易思維下是否仍能維持,值得深思。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一階段有關貿易便捷化、反貪腐、良好法治作業等內容,好不容易在去年底達成協定生效,接著的第二階段所涉及的農業、勞工、環保等談判議題,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以川普偏好雙邊貿易談判的風格,台方如何擬定談判策略、事先模擬各種情境與潛在風險,即成為當務之急。

顯然,台灣農產品對美國出口或從美國進口,未來都將面臨一波接一波的衝擊與挑戰。不過,以台灣過去加入WTO後農業產值仍然穩定成長的事實,也不用過度悲觀,若能藉此美國壓力轉型升級、推動農業在地化、組織化與規模化經營,並發展非價格競爭策略,如品種、品質、品牌、安全、溯源與綠色農業,則台灣農產品仍有立足發展之地,化挑戰為轉機,進一步鞏固台灣農業的韌性與永續競爭力。

(本文取自4月6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台灣農村經濟學會前理事長)

關稅 川普 WTO

上一則

川普關稅任性 國會要負最大責任

下一則

「斷氣」的台灣 難保糧食安全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