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宣布與歐盟達協議 歐洲15%關稅並購買美國能源

杜特蒂子為父復仇戰 菲警察總長擂台上等不到人

川普的手術刀 台灣挨得起?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川普再次高舉「美國優先」旗幟,宣布對全球180個國家與地區祭出新一波「對等關稅」,試圖藉此重塑全球貿易版圖。而台灣,儘管長年以美國最堅實盟友自居,卻在此波政策中被課以高達32%的關稅,成為亞洲主要經濟體中遭遇最高懲罰的國家,甚至高於南韓(25%)、日本(24%)與新加坡(10%)。這記來自華府的「手術刀」,無疑劃破了對「歷來最佳台美關係」的美好想像,也深深刺入台灣經濟體質最脆弱的部位。

川普宣稱,這是一場為了拯救重病經濟的手術,現在手術完成就等病人康復。乍聽之下彷彿醫者仁心,但對全球多數被納入「手術範圍」的經濟體來說,這更像是冷酷的外科處置,在未經同意、無預警之下強行切割、抽血、縫合。對台灣而言,這並非單一關稅的問題,而是一次對台灣長期依賴單一市場、忽視經貿多元化,結構性失策的殘酷揭露。

或許,台灣應該「感謝」川普。正是這一刀,刺穿了「與美國站在一起」即可穩固經濟命脈的迷思,也讓我們看見盲目信仰「價值同盟」的戰略空洞。

這一刀,讓台灣被迫直視長期對美國出口依賴的風險,以及未能有效布局替代市場的現實困境。川普的話術一向荒謬,但這回卻殘酷地精準,他說這是手術,台灣確實成為病床上的病人,只是台灣從未簽過麻醉同意書。

台灣近年積極強化與美國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從晶片聯盟、軍購合作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台灣投注了大量資源與政治籌碼,希冀能換來更多實質保障。然而,32%關稅不僅無情摧毀這份期望,更清楚宣告,在美國的「利益清單」上,沒有所謂的特殊待遇,只有赤裸裸的計算。

在國際政治的現實邏輯中,情誼無法兌現保障,盟友不等於豁免。台灣過去對美國的依賴,已從戰略聯盟逐漸傾向經濟附庸,一旦美國轉向保護主義,首先受創的往往就是最依賴它的夥伴。

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是一個極度簡化、扭曲現實的概念。當今全球供應鏈高度整合,各國依據比較利益原則進行互補貿易,「對等」並非關稅稅率數字上的一對一,而是建立在產業分工、制度差異與市場成熟度的綜合體系上。以此邏輯強行推動關稅壁壘,不只破壞國際規則,也推動其他國家加速脫離美元體系、重組供應鏈並強化區域合作機制,川普的政策正在反向推動全球「去美化」。

對台灣而言,台灣必須放下對「美國承諾」的過度期待,重啟區域經濟戰略思維。過去長期忽視與東南亞、歐盟、印度等多元市場的實質經貿合作,必須盡速補強與推動,避免再次陷入單邊依賴的死結。

其次,台灣政府應全盤檢討出口結構與產業風險機制,鼓勵企業分散投資、尋求多邊經濟協定保障,並強化自主研發與科技升級,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性與彈性。

是時候該停止迷信「價值同盟」萬靈丹,川普狠狠告訴我們:不是你跟著美國就能免於被割。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擁抱,而是更多籌碼、更多彈性、更清晰的自主戰略。這場關稅衝擊或許是一記重創,但若能讓台灣真正醒來,或許也不失為一劑苦口良藥。

(本文取自4月8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管理學博士)

關稅 川普 供應鏈

上一則

一洲焦點/川普宣布關稅、馬斯克離職、2場選舉看未來

下一則

一洲焦點/關稅槓上川普 美中關係已不可逆轉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