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無證客使用假名假證件 卻因社群網站照片露餡被捕

美財長:川普政府願意全額補償遷廠到美國的企業

左傾與右傾的幼稚病…台灣怎麼度過川普帶來的危機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闕志克教授4月6日於民意論壇所撰「歐美國家右傾化的病根與療方」一文,令筆者深受啟發,該文針對歐洲極右翼崛起,工人階級捨棄傳統左翼,擁抱民族保守主義與經濟民粹主張等議題進行清晰的描述。這波潮流對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反撲,更反映一種對「空洞理想」的集體失落與幻滅。

台灣一向自詡與國際接軌,但以川普等極右勢力揮動關稅大刀導致世界經濟大崩盤之際,更凸顯台灣面臨左右失衡的困境,此並非單一政黨的問題,而是整個政治文化陷入「意識形態的幼稚病」。

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革命運動不能脫離大眾,不能為了理想而拒絕策略妥協,因為會阻礙革命的發展。他所稱的「幼稚病」,正是今天許多政黨與政治人物的通病:既左傾的與現實脫節,又右傾地鼓吹民族主義,並對國內不同背景人士的增加感到不滿,其實兩者都無法真正改善民生困境。

在台灣,左傾表現在對「價值」的過度執著。近年民進黨政府強調轉型正義、多元平權、去中國化、能源轉型等政策方向,理念或許正當,卻經常缺乏可執行的配套措施。

例如大幅砍核電後再生能源建置進度落後,電價壓力持續上漲;強化國安卻衍生寒蟬效應,致75位學者日前提出「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外交上的抗中政策,台灣卻在地緣經濟中進退兩難。理想是人人所追求,但輕視國際現實的做法,正是左傾幼稚病的特徵。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也浮現某些右傾現象。例如以罷免為手段清算政敵的政治操作,殺得刀刀見骨;社會上對移民、外配、不同族群的不信任情緒,提倡台灣人本位主義等,都逐漸透露出保守的氛圍正在擴張。極端情緒一旦被政客利用,容易轉化為對抗主義與排他主義,又落入了右傾式的民粹幼稚病,與民主精神漸行漸遠。

台灣如今的問題在於,左右兩端的見解都缺乏自我修正與自我反思的機制。部分進步派只想定義「正確」,而不願面對民眾的焦慮與困境,極端的將和解與溝通扣上投降主義大帽;部分保守派則將選舉作為鬥爭工具,把複雜問題訴諸敵我對決。結果是整個社會陷入對立,喪失團結的精神。

列寧對那些拒絕妥協、拒絕參與資產階級議會的激進派所提出的批判,百年後看來依然深刻。過去胡適也曾批評國人易陷入「目的熱」與「方法盲」:沉迷於抽象理想,卻對可行的路徑與社會條件所知不多。兩位思想路線不同,卻不約而同指出同一癥結,令人感到驚訝。

從丹麥社會民主黨的經驗中,他們反思自身政策對工人階級的疏離,調整移民政策、重視本國勞工利益,成功贏回選民支持。這樣實用的路線,不是放棄理想,而是讓理想落實,既避免左傾的空洞,也不落入右傾的狹隘。

不論是左傾幼稚病還是右傾的民粹主義,都將成為台灣的絆腳石。我們不需更多口號與對立,而是更多理性、務實、能落實改革的社會力量,才有機會使台灣安然度過「川普2.0」與「關稅32%」的危機。

(本文取自4月9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川普 移民 關稅

上一則

美中大象開打 小草如何自處

下一則

美治世蒙塵 台不宜押單邊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