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施壓下台半導體業的挑戰
川普近日對等關稅撼動世界,各國恐慌,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表示台美已展開交涉,視訊談判結果是「健康的」,政府會在合理狀況下向台人發布資訊。對於川普而言,眼前得解決急迫的貿易逆差與財政赤字問題,但背後更深層因素應與國防議題相關。
若發生戰爭,沒有鋼鐵產業,無法打造船艦、裝甲等軍工武器;沒有藥品,無法實施醫療行為;沒有先進半導體製造,無法生產高階晶片。相反地,透過關稅談判,美國可確保鋼鐵、藥品與晶片製造,將可提高戰爭持久力。因而川普才會不斷提及:這不僅是經濟安全、更是國家安全議題。
其中,與台灣最相關的是半導體產業。雖然以下三件事目前僅是傳聞,但若站在川普立場推敲,為了達成大戰略目標,這些可能是他極力想推動的重大方案:
一、台積電是否能與英特爾合資並進行技術授權?它跟美國企業能否生產尖端晶片相關,英特爾不僅大到不能倒,且重要到不能倒。
二、格羅方德是否能與聯電合併以提高競爭力?主因是中國成熟晶片產業在政府補貼下快速發展且低價銷售,恐成巨大隱患。
三、台灣主要供應鏈是否應到美設廠?台積電能有競爭力的一項因素是:產業聚落形成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在AI快速發展時代,設法提高美國半導體產業完整性極為重要。
英語有句諺語「抱最好希望,做最壞準備」,政府與相關廠商應思考以下幾件事:
近期來看,首先,台灣政府應邀集相關專家與廠商盡速成立半導體產業緊急應變小組,評估上述方案的可能性。若川普採激進手段,導致市場任一傳聞成真,將對台灣未來發展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此特殊小組應關注國際情勢的快速變化,並探究可能的應變與協商方案,以免屆時措手不及!
其次,廠商應重新評估市場需求。它是企業經營最大變數之一,不確定因素高,極不易掌握。在川普關稅政策下,若終端產品價格提升,將影響消費者買氣,導致需求下降,則台積電在各地的巨額投資,是否應重新評估?廠商對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須有高度警覺,若決策錯誤,可能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
中長期來看,台灣政府應慎重思考台灣產業應如何調整。盡管台積電對國家有重大貢獻,但因其高度影響力而懷璧其罪,近年營運身陷大國科技戰的爭端核心,步步驚心。因而,政府應深思以下兩項議題:
第一,台灣須強化IC設計產業。它是半導體另一重要領域,引領時代發展,可開創出嶄新應用範疇。儘管台灣已有一些企業嶄露頭角,如聯發科、聯詠、瑞昱、創意等,但為了強化產業整體力量,應制定創新政策鼓勵更多人才與資源投入IC設計領域,以提高這些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
第二,應發展上游材料、特用化學品與設備產業。台灣廠商在美方壓力下須到該國設廠,主要因素之一是諸多生產設備與上游材料皆受制於人。為了日後半導體產業更健全發展,應投入更多資源發展這些產業,以取得大幅進展,並降低束縛。
現今國際政經情勢愈發險峻,台灣政府應時刻緊盯世界半導體產業發展態勢,倘若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下滑,將影響民生經濟與相關產業發展,不可不慎。
(本文取自4月13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副教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