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惕這個微信帳號 假談買賣真搶劫…紐約市警通緝

科技股交易熱絡 史指延續本周走勢連三日上揚 道指繼續收跌

美中貿易若停擺 台思考關鍵補位

聽新聞
test
0:00 /0:00

美國對中國所有產品課徵145%的關稅,中國對美國所有的產品課徵125%的關稅,現已生效。美中之間,2024年的貿易總額是688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5247億美元,中國從美國進口1636億美元。中國有361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未來,這近7000億美元的貿易量,花落誰家?中美關稅大戰,也是台灣廠商接收轉單的契機。中美關稅大戰,台灣整體上下游產業都有大機會爭取。

筆者從ChatGPT可以看到,中美貿易往來的商品結構如下:美國從中國購買的商品,主要有機械器具(幾乎占了一半)、雜項製品(包括家具、玩具)、紡織原料及其製品、廉價金屬及其製品、塑料及其製品;而美國賣給中國的商品前5類:第一名也是機械器具(占1/5)、其次是化學產品、運輸設備(包括飛機)、礦物產品、植物產品。

中美雙方進出口的第一名都是「機械器具」,占比很高,為什麼?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機械器具,主要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小家電與設備、電氣配件與組件、自動化與低階工業設備。特點都集中在中低端電子製造、組裝與配件供應鏈,這些都是中國的強項。

而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機械器具,在類型上就不同,這裡面包括半導體製造設備、高階工業設備(如CNC機床、航太用加工機器)、醫療設備和分析儀器、汽車與飛機零組件、能源設備(如燃氣渦輪機、高壓泵、石油設備)。這些產品的特點集中在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的精密設備與專業應用。

總結來說,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以中低端、大量生產為多,而且應用上是消費性電子、組裝,加工和組裝是他們的價值鏈。而美國出口中國的產品,是高科技、專業設備,應用在工業升級、科研、生產製程,創新和研發是他們的價值主旋律。

中美相互進出口產品,就產業鏈結構和國際分工的角度看,台灣在很多領域有產品的專長和強項,可以進行替代或關鍵補位。例如在消費性電子(手機、筆電)、電氣零組件(充電器、線材),以至於高階機械設備(半導體設備、精密機具)、醫療與檢測設備。這些產品,台灣在國際上,有的獨領風騷,有的極具產品特色,很有擅場。

川普的關稅政策惹惱習近平,相互針鋒相對,都不退讓。台灣也可能被美國課高關稅,廠商要按捺住情緒,冷靜思考在這樣的關稅危機中,如何脫穎而出否極泰來,危機說不定就是轉機,有了思路就有出路,好的出路可能塞翁失馬柳暗花明。

二戰英國名相邱吉爾說過「不要浪費一個好的危機」。誠哉斯言。

(本文取自4月14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退休媒體工作者)

關稅 石油 供應鏈

上一則

美中關係 按鍵重啓 但無方向

下一則

賴脫中入北 恐落雙殺困境…一面倒抗中風險高 應把握戰略平衡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