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身經歷 看聯邦大裁員
3月7日洛杉磯時報有一則報導,關於聯邦雇員被裁的消息。一些被裁員工的家屬,與其對親人表示安慰,反而對他們的失業叫好,認為聯邦雇用的員工只是在浪費國家資源,他們的職位根本就不應該存在。事實上是如此嗎?
無疑地,美國聯邦赤字早已是天文數字,每年要付國債利息的金額可觀,裁減聯邦赤字為當務之急實有必要。由川普總統任命作為裁減劊子手的馬斯克,從關閉一些聯邦部門以及裁減部門雇員開始。
聯邦雇員總數在2024的11月為止,為300萬人,比過去在1990最高的340萬較少,但是比在2014最低的270萬較多。目前有17個部門受到裁員的影響,已經有22萬人收到裁員通知。這些已經或是將被裁的員工,都如川普及馬斯克認定為浪費國家資源嗎?答案絕對不是,筆者曾為聯邦雇員可以見證。
筆者在退休前曾經任職聯邦國防包工稽查處,為Defense Contract Auditor,使用繁雜的稽查手續及步驟:檢視、推理、計算、結論,多為航太公司提供的包工提案,決定其要求的包工金額是否合情合理。在此試舉一例:一位包工公司的工程師欲參訪距其公司200英里外的加工工廠,由於目的地沒有民航客機降落的大機場,他決定雇用私人小飛機來回,費用為3000美元,不包括吃住。
筆者認為不合理,因為不是緊急的出差,他可以租一部車子來回,加上兩天一夜旅館開銷不到800美元,於是刪除了2200美元,也被包工公司接受。有些上億元的提案,包工不合理的要求金額太高,被稽查員刪減也可達數十萬元之多。請問這是浪費國家資源?還是替聯邦省錢?
稽查包工的提案所需的時間因大小而異,由稽查主管決定,從短的10小時至長達60小時,這些是只能花費的工作時間,到期交案的日期也不能超過。所以不論是新手或是資深的的稽查員壓力都很大。沒有人有時間喝茶看報聊天玩手機。
當然,聯邦的各個部門不同,就如民營機構有努力工作也有懈怠的員工,不應該一視同仁要裁員一起裁。應該根據員工的年終工作評估,年資以及其他對公司的貢獻等來決定去留。
當一些媒體以及民眾高喊同意馬斯克大刀闊斧裁減聯邦員工時,也應該有同理心,這些被裁的員工要面對付房貸或是房租、車貸、學貸、食物、保險費用等的壓力,加上人工智能將會取代工作,他們何去何從?至少,面對自己的親屬遭到這種困境,不應幸災樂禍,如果無力救助的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