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獨特人才競爭 高盛砸8000萬留任CEO再掌5年
最近大型銀行的言行舉止愈來愈像私募股權。最新的例子發生在上周:華爾街歷史最悠久、最知名的投資銀行之一高盛集團多次用行動和言語明確表示,私人市場將在其未來成長中發揮關鍵作用,甚至可能影響高階管理人員的報酬。
高盛13日向執行長索羅門(David Solomon)提供了8000萬元的留任薪酬方案,以延長其5年任期,並依據其2024年績效加薪800萬元。
部分加薪源自於高盛董事會決定引進私募股權巨頭長期使用的留任高階主管工具:附帶權益。所羅門和其他高階主管現在可以獲得高盛資產和財富管理部門私募基金產生的部分附帶權益。
該公司在文件中表示,董事會在考慮了「高盛面臨的獨特人才競爭威脅,包括來自其他管理公司和傳統銀行業以外的其他公司」後做出這項決定。
高盛13日宣布將三個部門合併為一個「資本解決方案部門」,再次凸顯出私募市場對高盛的重要性,因最近華爾街所謂的私人信貸激增。私人信貸是指未公開發行或交易的債務。
私人信貸是一個定義較不明確的市場,其中包括各種奇特的借貸活動。過去10年該行業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利率走升和監管要求迫使銀行減少自身的槓桿貸款。私募股權公司趁機填補這塊市場空白,透過直接向企業發放貸款,從而與大銀行競爭。
所羅門在15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高盛合併後的新部門定位是「在金融領域最重要的結構性趨勢之一的支點上運作,即私人信貸和其他可供私人部署的資產類別的出現和成長」。
高盛的舉措遵循了去年傳統銀行與另類資產管理公司達成的一系列結盟作法。這些聯盟也試圖在價值1.7兆元的私人信貸市場中分一杯羹。
知名私募股權投資老闆、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Inc.)執行長羅萬(Marc Rowan)認為,公共市場和私人市場正在融合。他去年11月表示,私人資產和公共資產都有風險和回報,選擇私有化而不是上市的公司更多。
高盛老闆所羅門過去一周的言論聽起來很像羅萬,尤其是在15日發布第4季財報後他對一群新創公司創始人和企業家發表講話時。當時他表示:「在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規模時,上市的理由就變得毫無意義了。」並補充說:「如果你經營著一家正在營運且不斷成長的公司,如果你讓它上市,那麼這將迫使經營方式改變,因此真的應該非常謹慎地這樣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