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8A製程 傳良率僅20%-30% 下半年量產有難度

英特爾24日表示,去年率業界之先接收的兩台艾司摩爾(ASML)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 NA EUV)微影設備已投入生產。
但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在社群平台X上透露,以18A製程生產的英特爾Panther Lake處理器首批樣品,良率在20%-30%之間,可能無法實現2025年下半年量產。
根據科技網站Wccftech的報導,這僅比幾個月前傳出的10%略見改善。這對英特爾想在下半年實現量產的目標來說,不是個好兆頭。
儘管圍繞英爾特的代工事業有許多利多消息,尤其是川普政府積極表態要讓晶片製造回流美國,但這家公司似乎力有未逮。
郭明錤還說,除技術挑戰外,英特爾還有組織設置、供應鏈管理和文化等問題,想贏得外部訂單還面臨巨大障礙,這也是台積電能脫穎而出之處。
Wccftech過往的報導曾讚揚英特爾在半導體市場捲土重來的雄心壯志,但因為首批Panther Lake系統單晶片未達目標,Wccftech質疑「藍色團隊」是否會繼續致力於18A,或者只是在搞「公關噱頭」,讓外界錯以為美國半導體雄心還走在正軌上。
目前無法得知英特爾18A製程的確切狀態,傳言並非官方消息。但Wccftech指出,18A發布將決定英特爾代工事業的復興或消亡。
路透報導,英特爾資深總工程師卡森(Steve Carson)25日在矽谷的一場會議上表示,艾司摩爾這兩台尖端機器已生產了30000片晶圓。
同日,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拉凱什(Vijay Rakesh)將英特爾的目標價從20美元上調至23美元,並重申對這支股票的中性評級。他表示,拆分英特爾的代工和產品業務似有助於該股,但現實情況複雜許多。
拉凱什撰寫報告說,在美國總統川普的政府重新推動將AI晶片生產引回國內的情況下,英特爾的代工可能獲得動力。
這家晶片大廠過去幾個月多次整頓。執行長基辛格去年12月下台,接著是AI主管霍塔德(Justin Hotard)2月離職。兩項人事變動宣布後,英特爾股價開始走高。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