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塊晶片可能跨越20個不同邊界」美課關稅沒那麼簡單

即使台積電和其他科技公司承諾向美國投資上百億美元提高晶片製造能力,但川普總統仍打算對美國以外生產的半導體徵收關稅。
川普在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將對進口晶片徵收關稅,但並未透露具體的日期或時程。他之前曾呼籲對處理器徵收25%的關稅,但對計劃細節含糊其辭,包括如何徵收,是否會與其他關稅重複,以及是否適用於單晶片或運往美國的產品。
然而,晶片並非只來自一個國家。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實踐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解釋:「半導體晶片的運輸跨越許多國家邊界。它們最初是原始矽片,可能來自日本、台灣或德國。然後你要把晶片裝上去,再把它送到其他地方切割它並封裝,把它放到印刷電路板上。」「要對其課徵關稅可能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這還沒有考慮到晶片製造過程中所需的各種化學物質。2022年,俄羅斯人侵烏克蘭的戰爭讓世界陷入恐慌,人們擔心缺乏氖氣會減緩其他國家的晶片製造速度。氖氣用於製造處理器所需的雷射器,烏克蘭占該氣體產量的54%以上。
即使川普大肆宣揚台灣對美國出口晶片最多,但伯恩斯坦分析師拉斯貢(Stacy Rasgon)解釋,事實上,美國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晶片更多,因為大多是在馬來西亞封裝後運往美國。即使是在美國生產的英特爾晶片也會運往其他國家封裝,再安裝到其他設備中。
史兆威表示,「如果PC裡有英特爾微處理器,那麼這個晶片可能是在亞利桑納州製造,也可能是愛爾蘭,或者是以色列。」「它可能被送到越南或馬來西亞進行封裝,然後它可能被送到中國或越南的電路板工廠,組裝成筆記型電腦。」
再考慮到大多數設備需要許多晶片才能正常運作,情況會變得更加複雜。
以蘋果的iPhone為例。有主要CPU,還有負責電源管理、儲存、顯示和允許智慧型手機連接到網路的射頻晶片。
拉斯貢說:「每一塊晶片都可能跨越20個不同的邊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