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膨放緩3月CPI月減0.1% 專家估未來物價勢必上升

美國3月各項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全面低於預估,整體CPI更比2月下滑,是近五年月比首見不升反降。但由於川普政府已從4月5日起加徵10%的普及式關稅,因此未來通膨勢必將上升,美國聯準會(Fed)並不會改變利率政策立場。
勞工部10日公布,美國3月整體CPI比2月下降0.1%,低於預估的上升0.1%,也低於2月時的0.2%升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4%,也低於預估的2.5%,及2月時的2.8%升幅。上月通膨降溫主要是反映能源價格下跌,以及今年初時物價強勁漲勢逐漸消退。
至於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比2月上升0.1%,低於預估的0.3%,也低於2月時的0.2%升幅;比去年同期則上升2.8%,但同樣低於預估的3.0%,及2月時的3.1%升幅。
經濟學者指出,通膨降溫當然是個好消息,但不應誇大此一數字的效應,因為3月只有對中國的關稅及鋼鋁關稅落實,因此只反映出一小部分的關稅衝擊,CPI數字並不會改變Fed的利率決策。凱投集團預估,通膨率最高將升到4%上下。
另外,3月實質平均時薪比去年同期上升1.4%,高於2月時的1.1%(修正數);實質平均周薪年升0.8%,升幅與2月持平。
同日勞工部公布的另一個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止的上周首次申領失業給付人數為22.3萬人,符合預估,比前周小增4,000人;四周移動平均數為22.3萬人,與前周相同。3月29日止的一周內,連續申領失業給付人數為185萬人,低於預估的188.6萬人,及之前一周的189.3萬人。
前一日Fed公布的3月會議紀錄指出,幾乎所有決策官員都認為,美國經濟同時面臨通膨升高與成長減緩的雙重風險,並強調「與會官員研判關稅提高的效應可能推升今年的通膨率,且企業成本正在上升」。所幸勞動市場降溫,工資升幅減緩,使服務業通膨壓力減輕,將抵消產品類的壓力。
日本的通膨則有加速上揚之勢,3月躉售物價加速上漲,漲幅超出所有分析師預估,顯示成本壓力揮之不去,讓飽受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所苦的日本企業雪上加霜。日銀10日公布,3月企業商品價格指數比一年前上漲4.2%,漲幅大於2月的4.1%,彭博資訊訪調的22名分析師預估值都低於實際數字。稻米等農產品價格3月持續大漲,漲幅達到40.1%,石油及煤炭價格漲8.6%。
物價壓力徘徊不去可能重新點燃日銀繼續升息的預期,但川普決定對進口商品全面課徵關稅,已導致日銀升息路徑複雜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