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成本轉嫁 開始收「關稅附加費」

美中關稅戰愈演愈激烈,加上川普政府對其他國家徵收對等關稅的可能性揮之不去,美國各行業及企業不再默默承受或隱藏增加的成本,而是直接轉嫁給消費者,消費收據上開始出現「川普關稅附加費」。
從中小企業到全國知名品牌,已因川普徵收關稅而提高價格,這都在警告消費者要做好物價上漲的準備。
就以義大利高端鞋類品牌Labucq為例,4月15日起漲價10%,5月還將再漲價10%。該公司指出,因關稅漲價對於公司「維持永續發展」是必要的。
個人護理產品品牌Dame,消費者線上購物的帳單會直接被加5元的「川普關稅附加費」。執行長費恩( Alexandra Fine)表示,鑑於其大部分產品都是中國製造,該公司正在分析其定價,目前只能每張帳單自動附加5元。她又說整個行業都在中國,現已看到了影響。
受徵收鋼鋁關稅影響,預計新車價格最少上漲數千元,水漲船高下二手車價格同樣上升。
不光是消費品,晶片製造商美光公司(Micron)、霍尼韋爾樓宇自動化公司(Honeywell Building Automation)等高科技企業也宣布徵收「關稅附加費」。
川普3月初宣布對中國、墨西哥及加拿大徵收新關稅時,霍尼韋爾便開始徵收6.4%「關稅附加費」,形容這對減輕關稅的影響是必要的。
在徵收關稅附加費的同時,也有不少商家趁機促銷。專家指出,商家利用了消費者對價格上漲的擔憂,成為有效的促銷手段。從大型連鎖店乃至家具公司、香料公司等,紛紛打著「鎖定關稅前價格」旗號促銷。
喬治亞州立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沙阿(Denish Shah)解釋,關稅給市場注入了不確定性,當不確定性愈來愈高時,消費者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損失,擔心明天物價突然上漲,於是傾向於囤積必需品,造成非理性的恐慌搶購。
在這種環境下,消費者對商家的促銷活動,往往會做出積極的響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