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疫情教訓 歐洲9國組半導體聯盟 擺脫對亞洲依賴

以德國為首的九個歐洲國家12日宣布組成「半導體聯盟」(Semicon Coalition),以強化歐洲半導體業的自給自足和創新,擺脫對亞洲製造商、尤其是對台積電的依賴。
荷蘭媒體IO+報導,歐洲九國12日上午在布魯塞爾簽署了一份象徵性協議,要強化歐洲的半導體業。這九國包含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芬蘭、義大利、奧地利、波蘭和西班牙。
這是繼川普政府喊出「美國製造」,並希望國際半導體大廠強化美國在地生產之後,又一區域性半導體製造勢力崛起。
歐洲九國的「半導體聯盟」目標明確,就是要讓歐洲在晶片製造上更自給自足。這九國在共同聲明中表示,為了確保科技上的主權、韌性和戰略自主,歐盟必須要加強合作,無論是政府、產業或學術機構,並共同創造和協調出一套共同戰略,來增加產能、投資尖端研究,以及發展技術勞動力。
共同聲明指出,這九國將在未來幾個月和歐盟執委會合作擬定一份聲明,並將公開尋求所有會員國的支持,以強調其在強化歐洲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定位的決心。聲明稿也呼籲各國政府和產業現在必須行動,唯有透過團結和遠大志向,才能打造出更強大且領先的歐洲半導體生態系。
德國正透過提供新廠數億美元補助,領導歐洲實現這項抱負。最具體的專案就是台積電和歐洲夥伴恩智浦(NXP)、英飛凌(Infineon)以及博世(Bosch)的合資公司ESMC。
這個新聯盟的成立,正逢AI晶片需求帶動全球晶片市場快速成長之際,今年市場規模預估將成長9.5%。
歐洲的半導體投資熱潮源自於疫情期間的慘痛教訓。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業生產問題,讓歐盟警覺到對亞洲晶片的依賴,尤其是台積電。
歐盟2022年發起一項五年430億歐元的補助計畫,盼吸引外國晶片製造商到歐洲。這項計畫的起初目標很遠大:要把歐洲對全球晶片生產的貢獻從8%增加至20%。但後來英特爾陸續凍結在德國、波蘭和義大利的建廠計畫,使這個目標難以達成。這個半導體聯盟將做為這項計畫的後繼者,把目標調降為更能實際達成的目標。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