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看好美中對峙緩解 道指漲逾400點 但遠低於盤中高點

洛縣家得寶10多臨時工被捕 目擊者哭:只為養活家庭

新聞眼/柯文哲交保 檢一再抗告向誰邀功?

聽新聞
test
0:00 /0:00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政治獻金案日前起訴移審,獲裁定3000萬元台幣交保,檢方提抗告後發回重裁,法官裁定柯加保為7000萬元台幣,並加戴電子腳鐐,柯文哲12月30日下午搭車離開台北地院時向支持者揮手致意。(記者余承翰/攝影)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政治獻金案日前起訴移審,獲裁定3000萬元台幣交保,檢方提抗告後發回重裁,法官裁定柯加保為7000萬元台幣,並加戴電子腳鐐,柯文哲12月30日下午搭車離開台北地院時向支持者揮手致意。(記者余承翰/攝影)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貪,檢方起訴移審後二度建議羈押都被法院裁定交保,檢方再度提起抗告。司法看待重量級被告,仍應秉持判決確定前無罪推定原則,法官加桎梏以腳鐐束縛,檢方卻不干休,國家制度要公平落實在每個人身上,柯不能成特例。

去年8月底司法單位「起風」查辦柯文哲,檢察官搜索、約談後即聲押,來回「捉放曹」讓柯押入大牢,柯說不抗告;偵查到中場,檢察官聲請延押柯獲准。

偵查四個月過去,檢方依涉收賄、涉圖利、涉侵占、涉背信起訴柯,移審法院時建請繼續羈押柯失敗,經抗告、銷撤、發回、重開羈押庭,法官仍裁准交保,柯才一交保,檢方就聲明抗告。

柯文哲偵查中身陷囹圄,對羈押處分放棄抗告,讓檢察權恣意發揮偵查,檢察官拿出起訴鉅作,還一再執著藉由「繼續押人」為起訴書的合理性背書,是對舉證品質沒信心?或是怕柯報復以政治力倒打檢方一耙?

刑事訴訟中的羈押制度是為偵查「保全證據」而設計,不是「發監服刑」的一種,案子一經起訴,押不押人的問題就應由法官根據審判程序能否順利來決定。

聲押柯文哲雖是檢察官的權力,但偵查已謝幕,「再押一下」的道理已不夠充分,也超出對正常辦案手段的理解;柯有沒有罪?法官自可依卷證證據力去評斷,檢方一再抗告,讓羈押庭不斷重播一樣的劇情,豈不浪費資源?還是檢方在向誰邀功?

柯文哲 刑事訴訟 民眾黨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劉寶傑突請辭主持18年政論節目 黃世聰揭背後故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