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藍回防拚民生法案 綠仍打抗中牌

立法院經歷一整年紛擾,藍營在新會期要另闢戰場拚民生法案。相形之下,賴政府將推國安法制改革,防中共統戰。民進黨欲藉抗中保台鞏固基本盤,但選擇兩岸老劇本,反而更凸顯國民黨想營造的「藍拚經濟、綠搞政治」對比。
去年大選,賴清德總統以558萬票當選,與四年前蔡英文相比,流失200多萬張選票,除了映照民眾對執政現狀的不滿,更顯示民進黨長期操作的亡國感敘事,已讓「抗中牌」動員效果遞減,對中間選民的吸引力更是顯著下降。
賴清德上任尚未一年,為拉長「大罷免」戰線,放任朝小野大的國會衝突加劇,民生經濟政策也因朝野互鬥而失焦。面對執政困境,民進黨再出老招,祭出意識形態戰略;隨著美國總統川普上任的新變局,國安相關修法彷彿了賴政府的新法寶。
不同於民進黨力推國安法案,國民黨這會期高舉「民生優先」大旗,除了推出能源、AI、長照修法,近來拋出「還勞工七天假」、「還稅於民」等主張,引發討論熱度,也恰恰對照民進黨「心中最軟的一塊」只是口號。
民進黨政府此刻端出國安法案,除了凝聚反中同溫層,更不無挑起政黨對立之意;對於藍營主張的能源、勞工、超徵稅收議題,只要泛政治化,並上綱到「配合中國滲透」或「破壞國家安全」層次,至少就能激化支持者衝撞。
只是,立院已經吵了一年,民眾真的願意繼續為「政治法案」埋單?藍營拋出的能源政策修法建議,固然還有待凝聚國人共識,但起碼是面對AI時代能源問題的務實態度。就看朝野各有盤算下,誰更能讓民眾有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