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228元兇? 學者:偏執解釋無助族群融合

賴清德總統在二二八紀念活動上稱「獨裁者蔣介石在大陸戰局節節敗退情形下,為了確保來台灣統治,犯下滔天罪行」。歷史學者指出,賴總統的歷史認知恐怕「時空背景不太一樣」;二二八事件成因包含社會、經濟、族群等因素,將蔣中正定義為元兇「太過簡單化」。
民國史權威學者表示,二二八爆發的民國卅六年初,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戡亂戰事尚稱順利,國共雙方在東北、西北等戰場還在鏖戰,政治上正準備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選舉總統,對時局處於樂觀,社會上也仍處在抗戰勝利的戰後氣氛中,根本還不到「節節敗退」的地步。
學者指出,二二八發生背景複雜,不能只以單一小部分原因就解釋當時全台的情況。例如當時台灣社會經過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再回歸中華民國體制後多少有些不適應的摩擦,加上當時從中國、日本及南洋等各地回到台灣的人士,以及米糧物價等民生經濟因素,且大陸戰後發生的通貨膨脹免不了發生連動關係,都是二二八事件爆發的直接間接原因。
學者表示,另一方面,當時中共勢力也已滲透入台灣社會,在動亂發生後也順水推舟,雖然目前多數學界觀點認為當時的台共影響力有限,只不過站在現今中共的角度,當然會抬高當年台共的角色。
東華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張璉指出,當年國民政府為了接收及戰後重建,從大陸選派交通、民生及媒體等各領域的青壯、單身公務員赴台,以當時留下的公部門而言,台籍人士因在殖民體制下尚無擔任各領域的中高階領導職務,戰後初期多半以大陸在台外省人或留台日人擔任主管,但也因此埋下台籍士人階層不滿的遠因。
張璉說,當時國民政府面對台灣發生動盪,當然要介入處理,然而綠營將蔣中正定義為元兇,太過簡單化。二二八事件經過近30多年來的簡化詮釋,如今40歲以下民眾多半已經接受這種牢不可破的歷史解釋。張璉認為,這是因政黨立場偏執而產生的一條鞭式解釋,恐怕反而無助於誠實呈現真實的歷史,也無助於真正的族群融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