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術交流放寬 暌違6年 50陸生赴台參加新聞營

兩岸學生交流持續推展,規模龐大的「兩岸大學生新聞營」,暌違6年來台登場,大陸學生來台人數約50名,為期10天9夜的行程中涵蓋北、中、南台灣。消息人士指出,政府對兩岸學術交流有明顯放寬。
據本報掌握,第31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於6日至15日在台灣登場,這是2019年1月以來營隊首度在台舉辦。但兩岸主辦方、相關單位都很低調,唯一公開消息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處在1月10日接待了93位營隊師生。
本屆新聞營足跡涵蓋北中南,參訪竹科、日月潭、阿里山、淡水等與去年馬英九基金會邀陸生團訪台相似行程,還訪問台灣多所大專院校和單位,進行新聞營作品專題製作與討論。
此次來台陸生,來自內蒙古大學、上海交大、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規模可能是疫後最大。除五十位學生和幾位老師外,陸方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沈毅兵也於疫後首度隨團來台。
兩岸大學生新聞營自2004年開始,原定每年寒、暑假互訪。上一次在台灣舉辦,是2019年1月,有8所大陸高校的36位師生來台。去年8月新聞營在陸復辦,於內蒙古、北京登場,近兩百名兩岸大學生參與。
陸生來台交流逐漸增加,據掌握,上海同濟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語學院等校都有學生去年訪台,人數10至20人左右,較大的「東吳大學法學院暑期研習班」則有47位陸生參與。
知情人士表示,受先前馬英九基金會陸生團風波影響,此次兩岸大學生新聞營被要求「低調、不受訪」,但據觀察,相較2023年蔡政府時期,兩岸學術交流辦證困難,去年賴上台後逐步放寬。例如,過往教育部要求申請須符合「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如今改為「專業性、關聯性」,「這樣一來彈性就大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