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說好比照他國關稅?川普關稅公式「掛羊頭賣狗肉」

美財長甩鍋 說股市大跌和川普政策無關

川普強推「美國製造」 台灣代工廠面臨4大問題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和碩共同執行長鄧國彥表示,和碩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據點,可以很快因應情況改成組裝產線,但他也坦言,當地生產成本較高。(中央社)
和碩共同執行長鄧國彥表示,和碩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據點,可以很快因應情況改成組裝產線,但他也坦言,當地生產成本較高。(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新政強力推動「美國製造」,台灣代工廠指出,花錢買地蓋廠不是大問題,但除了高價的AI伺服器外,一般消費性電子代工恐怕很難長期在美國落地生根。

業界分析四大問題,包括人力成本過高、缺乏足夠技術工、沒有成熟供應鏈及川普威脅對台灣半導體課稅等難題,代工廠對美國製造一事卻步。

儘管近年代工廠積極導入自動化或無人工廠,但電子代工仍是人力需求龐大業務,人力成本也是廠商最看重的一點。和碩共同執行長鄧國彥表示,和碩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據點可以很快因應情況改成組裝產線,但他也坦言,當地生產成本較高。

他說,其實和碩在美國到處都能生產,但如果最後比較發現墨西哥廠生產成本仍比印第安納州廠低,和碩還是會選擇在墨西哥廠製造。

其次,代工廠需要大量成熟技術工,這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優勢。近幾年台廠轉向東南亞設廠,初期必須調派大量陸籍人員到東南亞廠區,但美國消費性電子產業製造商早已遠走海外多年,廠商現在去美國設廠也無法找到大量技術工。

第三,由於美國本土多年來沒有消費性電子製造廠,連帶周邊供應鏈也出走。代工廠現在在東南亞布局選定北越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利之便,在中國大陸製造的零組件,可以相對便捷運往越南做最後組裝作業。

最後是川普一再聲稱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生意,威脅要課稅,若川普真的對台灣半導體產品新增關稅,雖然在美國本土已有晶圓廠,但電子產品所需晶片既多且繁,雖然採購晶片通常是由品牌廠負責,仍有少部分專案可能委由代工廠採購,川普對台課稅,最後還是影響到在美設廠的廠商。

川普 東南亞 墨西哥

上一則

朝野協商破局 總預算案出立院 政院終將提覆議

下一則

傳美打造「德州竹科」 台7大代工廠將啟動美國大投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