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賴總統的大法官 要抗中或護民主?

賴清德總統最新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出爐,不僅擬由從未擔任法官的高檢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出任司法院長,在有關大法官人選的考量與期許上,也表達對國安案件的特殊考量,而非著重對被提名人憲法意識、維護人權的表現。這樣的布局,是想把理應守護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大法官,擺弄成抗中保台的應和者。
從名單不難看出,這次提名的兩個「安全」思維。其一,是記取前次提名教訓,避開高度爭議性的人選,改打安全牌;其二,是強調對國家安全的重視。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副總統蕭美琴在說明提名考量時,除守護自由民主憲政制度外,更罕見提及要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確保國家安全;在回應時也提到,近來中共積極滲透,國安相關案件,憲政機關有共同責任。
對於選擇蔡秋明與最高法院法官蘇素娥出任司法院正副院長的原因,府方特別提及兩人過去都曾參與拉法葉艦軍購案,對台灣追討不法所得有重大貢獻,能帶來切合司法體制運作的實際需求。拉法葉案是貪汙弊案,也是國安案件;種種說明都看到,賴政府連挑選大法官都有抗中的國安考量。
但這樣的理由,是否就是適合的司法院正副院長?兩位被提名人確實對追討拉法葉艦案佣金有功;但前總統陳水扁曾宣示對拉法葉艦案「不惜動搖國本也要查到底」,還成立特調小組,包括雷學明等多位海軍將官遭到羈押、起訴,官司纏訟多年,結果卻是無罪確定,誰來還當事人公道?
全案在司法偵審過程爭議不斷,蔡秋明當年成功爭取從瑞士帶回汪傳浦、郭力恆等人的海外帳戶資料,但相關資料曾被民進黨拿去做選戰操作。如今總統府拿蔡、蘇兩人為國家追回佣金的理由,透過特定媒體操作為「除弊雙俠」,不僅矮化了首席大法官格局,「除弊」更不是大法官的重點;難怪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質疑賴總統是要回到「審檢一家親」的年代嗎?
賴清德期盼大法官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是歷任大法官提名中,首度把國安案件納為重點思維。蕭美琴更說,很多國家如今也同樣面臨民主法治的挑戰。
確實,川普重返白宮後,與聯邦法院的緊張關係不斷升高,不管是大規模裁員或是快速驅逐移民的行政命令,都陸續被法官喊卡。華府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波斯伯格日前對川普下令驅逐委內瑞拉黑幫出境一事叫停,因為執法引用的是過去僅在戰時適用的「外國人與煽動叛亂法」;這惹怒了川普,要求彈劾波斯伯格。
但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公開表態反對川普的主張,聲明強調美國的三權分立價值,宣稱「兩個多世紀以來,彈劾不是對司法判決分歧的適當回應」;由共和黨小布希總統提名的羅伯茲,面對同為共和黨的強勢總統,仍能挺身捍衛司法獨立,維護憲政,讓各界看到美國大法官捍衛民主法治的勇氣。
民眾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很有既視感。賴政府一紙命令就濫權要求所有公務員、國立大學教授、甚至財團法人員工具結沒有大陸身分證、居住證;批評政府的言論隨時可能被查水表、扣紅帽;對於兩岸交流,無論是學術、宗教、甚至人民旅遊,都設下重重限制,其中不乏涉及人民的言論、遷徙、居住自由等基本權利。
賴政府的重重國安限令,未來引發的憲政爭議絕不會少,包括兩岸關係定位問題。這波大法官被提名人被總統賦予國安重責,未來能否真正守護憲法、保障人權,讓司法成為維護民主台灣最堅強的後盾,有待立委們好好審查。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