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視察松機備戰操演 標槍反裝甲飛彈現身

國軍完成5天「立即備戰操演」,賴清德總統在演習最後一天,視察進駐松山機場的海軍陸戰隊66旅第2衛戍戰鬥隊,赫見「標槍反裝甲飛彈」是配屬武器,因俄軍在俄烏戰爭初期搶占基輔周邊機場,外界關注解放軍是否空投、機降裝甲車奪取松機?軍方表示,國軍依敵情威脅發展想定,「不會把武器裝備放在用不到的地方」。
FGM-148標槍飛彈為美國開發的紅外線導引反裝甲武器,可攻擊直升機等空中目標,西方國家在俄烏戰爭初期援助烏克蘭上千枚標槍飛彈。國軍多年前獲標槍飛彈,多次在聯勇、漢光及精準飛彈射擊等操演中亮相。
過去國軍機場守備部隊主要配備天兵系統、陸射天劍一型等防空飛彈及火砲,第一線反裝甲武裝首次出現在機場守備部隊中,外界不禁聯想國軍是否也將解放軍裝甲武器列為機場可能的威脅?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解放軍空降部隊2000年初期即根據與俄羅斯傘兵協同演習經驗,發展空降步兵戰車等裝甲武器,去年底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視察空降兵,也曾出現打包空投姿態的解放軍新一代傘兵戰車,相較於過去傳言的「木馬屠城」模式,解放軍攻台策略中,可能不排除以空降或機降裝甲武力,對台灣機場發動強襲占領。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也指出,從近年來國際戰例來看,奪取機場已是重要手段;俄烏戰爭爆發初期,俄軍也搶占基輔周邊機場,如何防護甚至奪回機場就是守方重要課題。他認為,軍方應該思考可兼具快速部署及火力的武器裝備。
林穎佑認為,面對解放軍努力縮短攻台整備時間、聯合戰備警巡常態化、可能「由演轉戰」,軍方有必要透過持續驗證及測考檢視部隊轉型成效;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國軍展開「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顯示已將資電戰拉高到戰略層級,但現有部隊缺乏電子測向、干擾等電戰相關設施,國軍應重點補強這方面。
揭仲說,國軍主戰部隊的編現比仍在7成上下,一下子增加那麼多操演,會不會更讓官兵不願留在主戰部隊?得想辦法解決主戰部隊人力問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