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關稅對台農產、汽車影響大 台積電影響相對小

川普政府對等關稅預計4月2日上路,外傳可能排除晶片等特定產業關稅,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昨表示,川普任期是4年,政策瞬息萬變,不代表未來不會被課,業者仍嚴陣以待,若對晶片祭關稅措施,對台積電影響較小,但其他半導體業者壓力較大。
劉佩真說,名目上台灣半導體去年對外貿易順差1.84兆元(約556.5億美元),但對美國半導體順差僅869億元(約26.2億美元),換算下來美國占台灣整體半導體貿易順差僅4.7%,主因是這些產品會經過加工及組裝,不見得都直接出口到美國,因此名目比重不高。如美國要對台灣的晶片課稅,要看如何計算。
她說,台積電先進製程無可取代,可將成本轉嫁,但其他二線晶圓或半導體廠商就未必,不但要面對紅色供應鏈價格競爭戰,海外也沒足夠產能調度應變,因此課稅對台積電影響相對小,但對其他業者壓力會比較大。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台灣汽車進口關稅較高,美國一年有好幾百億元小客車進口,目前進口稅率17.5%是當初加入世貿組織(WTO)談出來,但台灣出口到美國的汽車關稅為2.5%;台灣還有農產品如美豬美牛,開放進口但稅率超過10%,如果降稅對台灣消費者反而有好處,只是台灣有要求標示進口,對美國算不算非關稅障礙?他研判對台灣的農產品及汽車業影響比較大。
張建一說,外資近日在台股逢高獲利了結,因此有較大匯出,但匯率報告條件是美國說了算,川普2.0時代會怎麼出招也必須留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