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無整車輸美 零件是否上榜待釐清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4月2日起對所有外國進口汽車、輕型卡車及關鍵零組件加徵25%關稅,財經官員表示,台灣無整車出口至美國,出口的主要是未在加徵名單的沙灘車;車輛零件去年出口美國31億美元,是否上榜仍待釐清。經濟部也考慮對美增購天然氣與石油,政府已盤點對美採購的潛力清單來因應高關稅談判。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昨指出,政府持續掌握美國關稅政策,也跟美國有多方管道聯繫,且行政院現已成立台美經濟工作小組,各種可能情境都在推估中,已有跨部會因應方案。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邀集相關部會,針對「因應美國川普政府對等關稅策略與我國被列入骯髒15國名單,我國政府財經相關單位因應策略」專題報告。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回應立委羅明才質詢時說,先前有透過證交所與櫃買中心詢問上市櫃公司,受美國關稅調整影響的公司有22家,主要是電子產業與汽車產業。
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台灣去年對美汽車出口約31億美元,主要為汽車零組件,至於汽車零組件是否也在25%關稅的課稅範圍內,目前還不明確,但台灣目前沒有整車出口至美國,台灣出口到美國的車子99%是排氣量1000CC以下的越野沙灘車。經濟部官員說,沙灘車不算是陸上行走車輛,因此不在25%關稅課徵範圍。
車輛公會說,建議政府不應無條件、主動調降汽車整車進口關稅,若台灣小客車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7.5%直接降至零或2.5%,除了損失國家稅收,也將使台灣汽車產業失去競爭力,連帶影響台灣國內汽車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以及車輛電子產業的發展。
車輛公會呼籲,政府制定關稅政策時,需進行全面且審慎的評估,綜合考慮產業的長遠發展,美國加徵汽車關稅25%對台灣汽車整車影響並不大,政府不需要主動調降汽車整車進口關稅,避免對台灣的汽車及汽車電子相關產業嚴重衝擊,進而影響整個汽車產業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