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公布前夕 美點名台對美豬牛、汽車設貿易障礙

美國總統川普預計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3月31日公布「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再度對台灣要求落實豬肉產品原產地表達關切,同時點名台灣對符合美國規定的汽車設有技術性貿易障礙。
美國貿易代表署每年評估美國對外貿易的障礙,並將報告送交國會。報告內容指出,台灣在2002年1月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時,採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1958年協議的汽車標準,台灣交通部於2008年4月放寬限量進口美規車,但限量數字卻調降;部分美國車商希望定期引進新款美製車型來促進消費者對自家品牌的興趣,但在台灣卻遭總量管控。
報告另關切台灣要求落實豬肉產品原產地標示,並對進口豬肉的萊克多巴胺最大殘留容許值(MRL)做出規範等作法,「不正確地暗示美豬產品(包括萊克多巴胺豬肉)存在食安疑慮。」報告指出,美方已多次向台灣表達關切。
在美牛方面,報告提到台灣2021年解除30個月齡以上牛隻的美牛和牛肉產品進口禁令,但台灣尚未解決長期以來對美牛產品的其他貿易障礙,仍以狂牛症(BSE)為由禁止進口牛絞肉,對某些美牛內臟產品實施繁瑣、「沒有科學根據」的進口檢查。
美方持續呼籲台灣依據科學、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指引及2009年美台牛肉協議,全面對美牛開放市場。
針對美方的評估報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將持續與美方溝通;外交部表示,會強化對美及各國的雙邊經貿關係,為台灣廠商拓展海外市場或投資布局提供有利的保障與待遇。
經貿辦分析,這份報告與台灣相關部分,與2024年大致相同;相較於往年,今年多出的部分包括美國利害關係人士認為台灣主管機關針對使用美國豬肉場所的查核並不合理,包括進口商、經銷商與食品服務設施;且台灣主管機關查核該等場所的頻率,也干擾業者正常營運,造成業者不願購買美國豬肉。
經貿辦指出,各國政府為維護民眾健康、安全、產業結構等考量,都會實施若干貿易管理措施,至於這些長期措施的合理性,貿易對手國彼此間難免有不同的觀點;針對各國就管理措施所提出的不同看法,政府一向秉持善意與各國溝通,有關美方的意見,各主管機關均會以專業的態度,與美方持續溝通討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