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貿易戰看不到盡頭 CNN揭露北京不讓步的原因

南加店員阻盜竊 遭賊開槍爆頭、駕車碾壓

新聞評論/觀察「海峽雷霆」軍演 賴政府勿畫錯重點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針對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稱組織陸海空軍與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周邊展開聯合演訓,國防部1日召開「國軍針對中共聯合演訓應處作為說明」臨時記者會。(中央社)
針對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稱組織陸海空軍與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周邊展開聯合演訓,國防部1日召開「國軍針對中共聯合演訓應處作為說明」臨時記者會。(中央社)

解放軍東部戰區4月1日發動跨軍種聯合演訓,包括機艦多向抵近台灣,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並搭配海警執法,展開臨檢拿捕及攔截扣押。次日中共官方宣布,軍演名為「海峽雷霆2025A」,兩天共出動軍艦23艘、公務船八艘,飛機135架次,目的在檢驗部隊「區域管控、聯合封控、精打擊要」能力。

若將時間軸拉長,2019年3月31日,解放軍兩架殲11戰機在澎湖西南首度跨越海峽中線;迄今,中線已成往事,解放軍軍機艦擾台幾乎無日不有。台灣社會對「溫水煮青蛙」的無感,令人憂慮;但若過度緊張隨宣傳起舞,同樣有害無益。

檢視此次軍演,可發現解放軍演習科目多為「模擬」,而非「實做」。解放軍未在台灣周邊畫設禁航區發射實彈,海空交通也未受影響。第一時間未發布演習代號,媒體引中解放軍事學者張弛說法,稱演練已是家常便飯因此無須代號;次日「海峽雷霆」之名一出,專家立刻改口說雷霆行動是要圍困台獨。這類成篇累牘的「戰鬥文藝」,過度緊咬細節,反易致誤判。

「海峽雷霆」規模不及三年前北京報復美眾院議長裴洛西來訪,也不及去年兩場「聯合利劍」。這也顯示,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派出20餘艘船艦、近百架次飛機,幾隨時可以發動。若想軍事犯台,這些兵力仍然不足,必須更大規模部署,那種情況便很難不被外界察覺。因此,有人聲稱解放軍操演中途將「由訓轉戰」驟然攻台,實務上難度極大,實為誇大之詞。

再看,解放軍這次未實施遠程打擊、海空封控,不代表不具相關能力。台軍方目前最大困擾是,解放軍利用規模優勢長期在周邊騷擾,迫使台方須持續派兵監控;日復一日的損耗,對裝備和人員都構成沉重負擔。另一方面,從對岸「破殼毀獨」漫畫以賴總統為主角,對軍演名稱的保密與釋放,乃至新聞影片不經意提及火箭彈攻擊台天然氣接收站,顯示中方熟諳台社會輿情,深知如何製造新聞熱點。

回看台方反應,國防部連兩天記者會,公布國軍出動戒備、雙方艦船海上遭遇的影像,基本中規中矩。但國防部若希望民眾對國軍更有信心,應效法海巡署或日本自衛隊,揭示海空監控共艦影像的時間地點,而非只是空泛畫面。資訊愈具體,顯示更能掌控局面,才愈有說服力。

解放軍軍演第一時間,多位縣市首長一度接到指示,要求進駐緊急災害指揮部。這顯示,面對解放軍一場規模並非空前、無真正犯台跡象的操演,就讓國安機制反應過度亂了方寸。賴總統高調設立「全社會韌性委員會」,還特意展示成果,現實卻是舊酒裝新瓶,表面文章多於實質。事實上,台灣過度仰賴天然氣,一遇戰爭「韌性」立時化為烏有,這是百姓皆知的問題;執政團隊卻集體選擇視而不見,才是畫錯重點。

賴總統就職時曾宣稱,台海和平、互利互惠是彼此共同目標,但現實情勢卻未往此方向前進。中國大陸強調兩岸血濃於水,但近年中南海的作為,卻成為宣揚仇中意識形態的最大助力,「大事小以仁」顯不及格。對台灣而言,無論個人對中共政權與大陸人民的好惡如何,必須承認對方近在咫尺,量體也遠大於台方,難奢望可「硬碰硬」取勝;應積極備戰並搭配「小事大以智」,以對話尋求避戰。若拒絕培養互信與善意,卻不斷以「主站」、「主跪」的惡意話術操控內部,後果恐是萬劫不復,2300萬人民才是最大受害者。

解放軍 國防部 中共

上一則

行政院拋補貼政策 產業界:沒打到痛點、無濟於事

下一則

美下一波換藥品關稅?藥師憂台灣更缺藥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