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恐損失90億…川普2度執政 各地遊客減少來美

停火能源設施30天已屆滿 普亭未下其他指令

大屋頂下/可怕的賴清德脫中入美

聽新聞
test
0:00 /0:00

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他贊同在經貿投資上走向「脫中入北」。這可視為他在兩岸戰略上的再次體系化、固化與公開化。

加入了「脫中入北」這個概念後,賴清德的兩岸戰略呈現的新體系是:

1、在政治上,「兩岸互不隸屬」,「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亦即,中國是敵人。

發展至此,賴清德不啻以習近平為境外敵對勢力,以蔣介石為境內敵對勢力。他手中的匕首搆不著習近平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卻猛捅蔣介石及中華民國。這樣的意識操作出現在當下的大罷免中,這條路要如何走下去?

2、在經貿上「脫中入北」,兩岸走向切割、脫鉤、斷鏈。此一概念啟動後,效應不僅在經貿面,也必然引伸至政治面。

回頭來說「脫中入北」。

1、「立足台灣/布局全球」是一貫國策,賴清德最近在玉山論壇表達的「西進/南向/北合/東拓」亦然。如此,「入北」若只是指經貿投資可由「西進/南向」再轉「入北」,即指向「北方的」美國、日本、歐洲,當然也是「布局全球」的思考。

但是,現在「脫中入北」這個概念,是否要將「布局全球」改成「脫離中國的布局全球」?

2、兩岸經貿關係必須「去風險化」是國人共識,但是否要走到「脫中」的地步?及能否做到「脫中」的地步?卻見仁見智。中國是「世界工廠/世界市場」,兩岸一衣帶水,台灣有無可能維持1個「脫中」的經貿體系?

3、兩岸經貿關係須有「去風險化」的意識,但是必須做到公開宣示「脫中」的地步嗎?兩岸政治關係也須有「敵我意識」,但必須做到公開宣示「中國是敵人」的地步嗎?在兩岸關係中,還有沒有「能做不能說」的戰略考量?一旦說出口,兩岸「敵對」固化,雙方皆失騰挪的空間。

蔡英文把話說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並未說「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李登輝也只說到「脫古改新」,未說「脫中入北」。但賴清德已無「話留三分」的意識。

4、「脫中入北」其實就是「脫中入美」。因為,對賴清德來說「北就是美」,他的主要思維是要維持美台的政治聯結,而欲以經貿關係為路徑。

但是,在經濟面,美國正在作的是在全球概念下建立「MAGA供應鏈」,例如在半導體方面就是拆解並取代「台灣供應鏈」,「脫中入美」的下場就是被美國全部吞掉不吐骨頭。何況,除了自殺式的「半導體供應鏈」全鏈移美,賴清德的「台灣投資美國隊」還有什麼把戲可玩?

另在政治面,台灣一直難以擺脫「世界最危險地區」的戰爭陰影,誰會喜歡在「美國刺蝟/地獄景象」上投資?這一盤棋,可說正是美國「以協助台獨脫中為誘惑/以台灣被美國挾持為目的」的政治操作,台灣勢必被美國裹脅逼迫到窮途末路。

「脫中入美」,即形同自命台灣為美國的第51州。政經兩方面皆與中國決裂,政經兩方面皆外包給美國。這將是台灣在經貿面的最惡劣後果,也是台灣在政治面的最惡劣後果。

若非喪心病狂,怎會有此妄想?

這一場川普風暴,已將賴清德與賴政府的虛弱無能呈現得纖毫畢露。限於篇幅,本文只談1個很細微的角度,已可一斑窺豹。

大家都看到了,自始至終,賴清德就巴不得要將經濟部長郭智輝藏起來。

3月6日,賴清德與魏哲家為台積電投資美國開記者會,竟然未見郭智輝陪席,簡直匪夷所思。會中賴清德表示,總統府對台積電與美交涉過程皆有預聞,但會後郭智輝卻公開表示經濟部在過程中未參與亦未被告示。這個場景顯示,總統府繞過了經濟部來操作此事,郭智輝被晾了起來。

到了4月1日,甚至發生柯建銘阻擋郭智輝接受記者採訪的怪事。柯建銘用拐杖將郭智輝與記者隔開,並說:「你先進去,不要理他們(媒體)。我來幫你擋子彈,他們要害你。」郭離開後,柯又向記者說:「護航成功,有種來問我嘛!」媒體回問:「總召可以代替經濟部長嗎?」

照理說,面臨台積電及關稅戰這類的重大經貿風潮,經濟部長必然是對內對外的台柱角色。對內向民眾說明政策,對外為當然談判代表。但是,我們的經濟部長卻一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郭智輝失能,誰來頂替他的角色?

有人建議由蔡英文主持對外談判。但由於蔡英文的身分,這個建議恐怕牽動美中台關係,不可能實現;何況,蔡英文對賴清德的通盤操作是否同意,恐怕更是問題。又有人建議用蕭美琴,且不說她的副總統身分必是障礙,恐怕她也非經貿談判的適格人選。

於是,賴清德指派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為談判小組負責人。惟鄭麗君主持鞭屍蔣介石當然藝高膽大,但她自己會覺得適格主持當下經貿危機的對外談判嗎?

對外,無人可寄;對內,無人可託。這就是當下的賴政府。是悲劇,也是笑話。

一場關稅戰,就興「聞鼙鼓/思良將」之嘆。倘若這個場景換成兩岸發生戰爭,那恐將更不堪設想。

試問:賴清德有可能像澤倫斯基那樣親自奔走各國之間縱橫捭闔嗎?一方面困於國際限制根本無處可去,另一方面也囿於賴自身的應對能力。

其實,現在的國際角力,元首親征肉搏已是常態,至少也是外長、部長當面交鋒。但台灣的情況,非但官員上場受到國際限制,以現任外交部長林佳龍的英語能力,恐怕1開口就沒了底氣。這絕不是說英語不好就不是人才,但在台灣今日外交戰場,英語不好不適合做外交部長,卻應是當局用人的基本考量,也是林佳龍應有的自知之明。

日前傳出吳釗燮與林佳龍一同赴美交涉,後來林佳龍的名字卻告消失,恐是怕反成累贅。

蜀中無人,這只是川普風潮所映現出的賴政府的1個非常小的側面。如今賴政府的班底,炒作台獨的高手如雲,但要面對當下的國際風潮卻只能面面相覷。現在賴政府最紅火的旗幟人物是柯建銘,以這般品相的政治班底,或許操作大罷免還能虎虎生風,但若要迎對丕變的世局,恐將是一路走到黑了。

賴清德將「政治上以中國為敵人/經貿上以脫中為目標」的兩岸戰略體系化、固化與公開化,這是自己刷油漆將自己刷到牆角,這是自殺。

「脫中入美」,愚昧莫甚於此,凶險莫此為甚。

賴清德 郭智輝 蔡英文

上一則

拿台灣祭旗?分析:北京恐加大對台軍事壓力 施壓川普關稅戰讓步

下一則

曾犯「菲律賓7口滅門血案」 牛埔幫大老齊惠生病逝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