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房貸求助」Google搜尋暴增 專家:完美風暴尚未成形

新華社快訊:川普與習近平通電話

重磅快評/台超商變戰時補給站 超前部署或紙上談兵?

聽新聞
test
0:00 /0:00
英媒報導全台逾1萬多間的便利商店被評估作為戰時樞紐,透過物流系統配送糧食、醫療物資,並提供緊急通訊服務。(記者黃義書/攝影)
英媒報導全台逾1萬多間的便利商店被評估作為戰時樞紐,透過物流系統配送糧食、醫療物資,並提供緊急通訊服務。(記者黃義書/攝影)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台灣政府考慮將全台1.3萬間便利商店轉型為戰時物資樞紐,透過既有物流系統配送糧食、醫療物資,並提供緊急通訊服務。衛報不是八卦小報,有其可信度,不禁讓人想問:現在賴政府是認真把腦筋動到密集的超商,指望萬能的超商店員來執行戰時的物資配送,讓民眾在戰時還有拿鐵和美式可選嗎?這一切對戰爭的想像,也未免太過天真。

想把超商當戰時物資配送點,構想源自「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對極端情境的模擬,借鏡九二一大地震時的救災經驗,還有新冠疫情時超商做為口罩發放站,試圖將超商轉化為社區防護網。報導說,超商除了透過自有物流系統配送糧食與藥品,還可設置政府公告傳真機,張貼最新資訊,甚至提供緊急通訊熱點,協助民眾對外聯繫。

台灣超商密度在全球數一數二,大部分24小時營業,具有冷鏈物流與數位支付系統,乍聽之下,若整合超商為戰時據點,不是太糟的點子,似乎可以迅速提供物資、傳遞政府訊息,呼應「平戰轉換」思維,透過民間商業體系強化社會韌性,降低對軍事後勤的單一依賴。

但是真的要讓超商成為戰時物資發放據點,在實際執行面至少面臨三大困境,一、物流斷鏈風險:戰時交通癱瘓可能阻礙物資配送,超商庫存僅能支應短期需求,缺乏大規模儲備能力。二、人員安全爭議:超商員工從未受過專業防災訓練,想讓店員執行物資分配或維持秩序,勢必面臨人身風險。三、技術脆弱性:斷網斷電將使Wi-Fi熱點失效,無法發揮傳遞訊息的作用。

簡單來說,超商內要有物資才能發揮作用,在戰爭狀態下,整個社會失去秩序,商家往往是第一個被掠奪的目標。總統府發言人煞有其事說,警察不會派往前線,會協助維持社會治安。當戰爭發生在本土,全台都成了第一線的戰場,而不是「大後方」,確定警察人力足以支持維持社會秩序嗎?這和疫情時期發口罩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即使有足夠警力維持秩序,動用超商做為配送據點,戰時超商的物流、配送還能正常運作?加上水電等基礎供應中斷,店員也不可能來上班,沒水、沒電、沒員工、沒物資,超商成了廢墟,是要供應什麼?

想像超商可以變身戰時補給站,這和黑熊學院民防課程裡教導女性在戰時準備保險套,「讓自己好過」一樣令人無語。但可笑又可悲的是,當多數人都當成笑話一則,這個政府卻恐怕會認真當回事,還自以為想出高明的計畫。

疫情 保險 地震

上一則

聯姻薄瓜瓜遭連結賣器官 羅東博愛醫院:有醫學常識都知不可能

下一則

烏來留不住泡湯客 觀光陷低潮 學者:礁溪較平價更吸客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